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1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初探

李克瑶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登瀛小学266100

当今社会,事事讲求效率,作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小培养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现如今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又是学生最高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可以说,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地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合作学习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有效的科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科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人人有机会发表意见,人人有机会动手实践,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

然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在目前大多数小学科学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反思,大多数实践操作还处于经验的水平,从而抑制了其实效性的发挥。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效能”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科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鼓励参与合作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氛围

未来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需要创新型、研究型的人才。我们必须相信孩子,乐于为孩子提供“研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科学探究的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如在研究“植物的身体”前,我先安排学生到花坛、菜园实地观察植物,使学生亲身近距离观察多种植物,为以后的探究奠定了基础,这节课我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到校园的花坛边仔细地观察了多种花草树木,我宣布观察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植物,按照从茎到叶,从上到下的顺序,认真观察每一个部分的特征,我想这种有主导、有组织、有目的的探究,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科学探究的氛围非常有效。有许多学生在课后经常出现在花坛边、菜园里,对植物进行着研究。

二、组建科学探究的合作伙伴小组

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所以,在科学探究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2人或4—6人的小组,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竟争”的氛围。在科学探究中,各组进行制订计划、实验和调查、研讨和综合意见等合作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加强科学探究学习的实效性

对比实验是证明各种猜测的探究方法。但在四年级上学期,我们刚刚接触这样的的探究方法,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我遵循了“活动——质疑——探究——形成科学概念”这样认知规律,在这里的活动中不作任何的指导,任由学生做实验。这样的活动看似杂乱无序,其实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从而引发孩子们的反思。在教学《怎样加快溶解》这一课时,我由复习和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导入,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要把思考与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的思想。新课标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在科学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围绕一个主课题,确定几个小的研究专题,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分工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研究性和发现的能力。并与学生一起制订研究方案,收集、整理资料,实验探究,开展社会调研,结题交流,总结反思,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初步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放手实践,体验科学探究的成败

《科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注意鼓励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逐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不是强调小学生科学探究的结果和水平。”所以,科学探究要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如在教学《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时,本节课对于热气球上升的探索是沿着“制作—研究—改进—放飞”的思路进行,主要就是做热气球。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借助多媒体来展现热气球升空的过程,创设主动探究的情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能够自己制作热气球,从中提出合理的猜想、验证猜想,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同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学生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次实验用的是液体酒精,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引导学生的时候及时地根据学生的解答进行提问,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应该让学生不断尝试。真正做到制作—研究—改进—放飞的科学道理。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