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第二生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2

课堂的第二生命力

王彩正(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教育办公室,甘肃平凉7434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关键词:教学;学生;教师;科学;

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兴校的理念,以其独特的精神风貌和崭新姿态跃然于公众视野。在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热潮中,学校上至领导下至老师,都对科学发展观形成了自己独特而深刻的认识,科学发展是一条活的生命线,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我们的生活、事业才能得以健康顺利的发展。

作为一名基层的普通老师,应该站在思想的高度和时代的前沿,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和谐育人为指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树立“尊重教育、希望教育、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让每个学生的生命变得丰润、饱满、成熟。以我们的丰富去感召他们的丰富,用思想的火花和精神的甘露滋育每一个学生,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甘为人梯”的精神把我们的事业推向新的起跑点。

作为一名基层的普通老师,在让自己的精神和生命充满激情、活力的同时,应该以生命的意识去认识我们的每一节课。教育,尤其是课堂教育,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生命艺术,也是一曲奉献的赞歌与生命的绝响。科学、民主就是课堂的第二生命力,课堂的第一生命力是每一个鲜活的教育实体,即学生,用课堂的第二生命力去点燃、唤醒课堂的第一生命力,课堂会因此丰富而生动;课堂会因此而活力四射充满热情,我们的个性和生命将得以自如绽放。科学就是以广博的思想视野、精密的课堂结构、丰富的知识储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精湛的业务技能为支撑,民主就是以先进的课堂管理、个性得到展现的精神激励为导向,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语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让每个学生的精神、人格、个性都能够自然回归、能够循着健康向上的轨迹科学发展。民主将会拓宽我们的课堂视域、丰富我们的教学理念。科学、民主是我们神圣事业的助推器,更是我们神圣事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如何去创造科学、民主的课堂?

一、把每个学生引导成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这种理念现在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对于学校每一名师生来讲,新课程改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挑战。教师不应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控制者,而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引导者。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就设计好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教学程序,在新课程中是行不通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启迪、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善于把书本知识与自身体验结合起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填鸭、灌输式教学,倡导互动式教学。教师要创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气氛,创造适宜于学生个体的学习环境,设计出的教学活动,要表达出自己的教育理念。

二、如何去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教师总是喜欢站在高高的讲台上,用一副严肃的面孔看着学生,使学生望而生畏,认为这样学生怕你才会学得好。其实不然,这样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地发展,学生们也就不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记得在一次语文课堂上,我正在给学生讲用人称代词造句。偶然看见一个学生在左顾右盼,我点了他的名字,让他用人称代词造句。他站起来说:“我没有带钢笔。”我对他说:“对了,这个造句很好。当然,不是光用第一人称,还可以说‘你们没有带钢笔’、‘他们没有带钢笔’、‘所有的人都没有带钢笔’等等,明白了没有?”其他的学生齐声说:“明白了”。他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这堂课结束时,我再次问他人称代词是什么,他就知道了。

三、要建立起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

学生的知识是自己学到的,而不是老师灌进去的,学生的能力、品德也是自己练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相反,如果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和“自主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往往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在课堂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根据教学内容、课型设计的变化,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兼用”,多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延缓评价,让学生亮出自我

成功对任何人来说,都能引起愉快的情绪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是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实施延缓评价,要让学生充分展开学习的过程,诚心诚意地给每个学生获取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语文课堂不仅传播知识、培养能力。更传递人的情感、生命的脉动。在语文课堂中,于学生,应大力提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于自己,则常要做到"知而不言,言而不尽"。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给予充分的欣赏和激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豪感和愉悦感。我们要更多地把评价活动当作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不寻常的回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在交流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德高为范、业精为师。新时代、新形势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和高水平的业务素质。构建与时代发展和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精品课程建设是个人发展的核心,始终做到以科学、民主为自我发展的指导思想,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职业理念,树立为教育服务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育人观,不断创新,用一颗火红的心去书写我们的事业,让自我价值最大化,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永不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