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焦虑症状对抑郁症治疗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探讨焦虑症状对抑郁症治疗效果的影响

张运锋

张运锋

绥化市北林区东津镇中心卫生院15204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焦虑症状对抑郁症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52例首诊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HAMA评分将其分为观察组(抑郁症伴焦虑症状)和对照组(抑郁症不伴焦虑症状),分别为89例和63例。两组均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HAMA、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的早期起效率、治疗4周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治疗8周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AMD、HAMA基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HAMD、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基线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2、4、8周末的HAMD、HA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05,P=0.30)。结论: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差,抗抑郁治疗起效更慢,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

关键词:焦虑症状;抑郁症;焦虑性抑郁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事物的兴趣减退、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等,严重者甚至有自杀行为。该病可反复发作,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临床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焦虑症状,而伴发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差,自杀风险高,症状缓解慢[1]。为探讨焦虑症状对抑郁症疾病治疗疗效的影响,笔者开展了本研究,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心理门诊2011年1月-2014年2月治疗的152例首诊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排除有严重药物过敏史者、精神病史、合并心脑肾等严重器官疾病、有药物依赖史者。患者诊断均符合CCMD-3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按照HAMA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抑郁症伴焦虑症状)和对照组(抑郁症不伴焦虑症状),分别为89例和63例。观察组89例患者中,男41例,女48例,年龄22~73岁,平均(34.76±2.47)岁;对照组63例患者中,男29例,女34例,年龄23~72岁,平均(34.52±2.3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文拉法辛(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起始剂量分别为10mg/d和75mg/d,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剂量,最大剂量分别为20mg/d和225mg/d,共治疗8周。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HAMD评分≤7分为临床治愈。减分率=(基线总分-治疗后总分)/基线总分×100%,减分率≥50%为有效,<50%为无效。早期起效率,第2周末HAMD减分率≥25%为起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2周的早期起效率、治疗4周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治疗8周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周后的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HAMA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HAMD、HAMA基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HAMD、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基线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2、4、8周末的HAMD、HA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89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4%,其中嗜睡3例,恶心呕吐2例,口干2例,头晕1例,头疼1例,便秘1例;对照组63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其中嗜睡1例,恶心呕吐2例,头晕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05,P=0.30)。

3讨论

据报道,抑郁症的发病机理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中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有关[2]。临床具有女性多见、文化程度低、患者主诉多、病程长、自杀危险性高等特点[3-4]。本组资料中,女性发病例数比男性略多,但无明显性别差异,与文献[4]报道有差异。

本组资料中,观察组的HAMD、HAMA基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伴焦虑症状者有自杀观念或行为的比例较高,提示焦虑症状可能与抑郁症严重程度有关,是影响抑郁症程度的危险因素,与文献[5]的结果类似。

焦虑症状对患者的身体机能和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效果均有影响[6]。本资料中,观察组治疗2周的早期起效率、治疗4周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治疗8周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焦虑症状抑郁与不伴有焦虑症状者经过同样的药物治疗,对药物反应性更差,起效更慢,有效率和治愈率更低,提示焦虑症状明显影响抗抑郁治疗效果和起效速度。观察组第1、2、4、8周末的HAMD、HA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也说明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者治疗效果更差。起效慢者治愈率更低,这与文献[7]报道的结果一致。研究显示,2周时的起效率对以后的抗抑郁治疗效果有预测作用,早期起效的患者在未来治疗中可以达到更高的临床痊愈率[8]。

抑郁症的治疗目前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为主。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对5-羟色胺、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抑制作用较强。两组患者经过以上药物治疗后,其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提示以上药物对治疗伴有或不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均有较好的效果,对抗抑郁、抗焦虑均有较好的作用。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4%,与对照组(6.35%)比较无明显差异,且不良反应均较轻,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很快消失。且治疗后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尿常规等均无明显异常,说明两种药物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焦虑症状对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具有很大影响,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较不伴有焦虑症状者病情更重,自杀观念或行为的比例高。焦虑症状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伴发焦虑症状的患者治疗起效、有效率和治愈率更低。

参考文献:

[1]王鹤秋,任志斌,王素珍.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1,16(10):1174-1178.

[2]土晓东,骆宏.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焦虑37例[J].临床医药,2010,19(9):81.

[3]RickelsK,ShiovitzTM,RameyTS,etal.Adjunctivetherapywithpregabalinin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patientswithpartialresponsetoSSRIorSNRItreatment[J].IntClinPsychopharmacol,2012,27(3):142-150.

[4]刘霞,任燕,李素萍,等.首发抑郁症患者重复神经心理测查系统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5):421-423.

[5]吴志国,陈俊,苑成梅,等.伴与不伴焦虑症状的难治性抑郁症临床特征的比较[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0,43(4):196-200.

[6]李宁,叶兰仙.伴与不伴躯体化症状中青年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8):722-724.

[7]韩莉莉,杨真真,刘传新.焦虑症状对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3,36(3):179-180.

[8]刘虹.针刺配合心理干预疗法治疗绝经期抑郁症30例[J].北京医科大学报,2010,27(4):356-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