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在中职学校开展国学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坚定文化自信,在中职学校开展国学教育

王小喆

王小喆大连电子学校116101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中国国学博大精深,国学教育传统悠久,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国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价值水平,可以从精神层面指导学生人生发展。在国学教育中,我们在应该有适用的国学教材,要系统地设立实施方案,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进现代元素。

【关键词】文化自信;国学教育;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7-220-01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国学博大精深,国学教育传统悠久。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原因,使得国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一直处于不愠不火的状态。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培养,国学进课堂的重要性和突出性愈发明显。

一、国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价值水平

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素养。国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按梁启超的说法,“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网络影响,一些负面的价值观也干扰着他们。但中职学生思想单纯,他们的可塑性强,学业的压力也相对小一些,因此是国学教育的最佳时间。国学的精粹可以教会他们如何做人,真正成为他们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

二、国学可以从精神层面指导人生发展

有人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其目的大致有四个层次,即个人道德素质的全面养成、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核心是崇尚“和谐”。这既是一种哲学原则,也是一种社会秩序和理想,是和当代社会追求个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国家安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相一致的。国学提倡理想人格的追求,这与西方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是截然相反的。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承而来,这些需要从对学生的教育开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未来。国学对克服工具理性的片面膨胀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的萎缩或失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我们如何将国学融入素质教育,并创新国学教育方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时行尝试。

1.在教材内容上,应该有适用的国学教材。

中华国学其宗旨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以,参照这一标准,我们为学生编写了适合中职生身心特点的教材《中国古典诗文诵读》,并为中职学生的教育内容介入一个准则,即立言、立文、立志与立行。

立言,主要是回顾启蒙阶段的国学教育内容。立言在古代指树立精要可传的言论,亦指著书立说。通过对他们熟悉的《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的诵读,提高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营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立文,主要通过对《易经》《墨子》《列子》《孟子》《吕氏春秋》等丰富、多元内容的诵读学习,接触并了解先秦诸子自由活跃的思想、绚烂典雅的文采,从而拓宽文化视野,奠下扎实的求学功底。

立志,主要通过对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诗、赋、词、曲方面的经典篇章的阅读和背诵,观古人之豪迈人生,砺一己之远大志向,从而激发健康向上的情操、豁达开朗的胸怀,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立行,主要通过对《左传》《国语》《史记》等的部分精彩篇章以及唐宋八大家、归有光、魏源等人的优秀作品学习。通过诵读理解,躬身实践,从己做起,用科学的理论去践行自己的行动,努力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2.在实施中,要系统的设立方案,如对目标、方法、原则、策略等的方面要进行科学化的实施。

实施目标: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体系。对一年级的学生要以诵读为主,以诵读带动学习国学的兴趣的氛围;对二年级的学生就可以开展规定教材篇目的背诵与浅析,通过背诵使其达到牢记经典的目的;对三年级的学生要进行背诵和解析相结合,达到提升学生感悟力和增加学生国学学习兴趣的目的,并引导学生去研读经典,达成认知。

具体方法:要结合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的力量,营造国学教育的良好文化氛围;要以学生、家长、教师为主要实施成员积极参与国学教育行动;要根据教师的个性与教学特长,逐级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学教育;要尽量使国学教育普及化。

实施原则:尊奉传统与善于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个体与整体有机的结合。

实施策略:加强宣传,营造国学学习热潮;多元(家、校、社)结合,监督学生知行统一;把国学教育纳入学校正规课教育;展示教学成果,多种形式展示诵读成绩。

3.重视校本教研,加大老师培训力度。

众所周知,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校本教研,国学教育成功与否和教师有很大关系。学校开展以国学教育为主题的校本研究,教师须先行一步。只有教师比学生先学一步,多读一点、多背一点,懂鉴赏方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也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学校应该用科研促教研的方式不断的探索出科学化、专业化的国学研究道路,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国学教育的水平。全体而言,可从教师进行培训——骨干教师上引路课——全员教师推进课——教师的集体研讨等环节入手,反复实验,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授课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的国学教育不断地注入底蕴,争取使国学教育在可持续性发展的轨道上不断前行,真正的达到枝繁叶茂"。

4.国学的教育学习要与语文、历史、德育、艺术等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和谐的氛围中,各项学习有机开展,达到优化组合,和最大化优势的发挥。但目前就形势看来,做好这一点,还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

5.国学教育必须注进现代元素。

一些学校讲国学教育同背诵古诗文等同起来,让学生每天沉浸在枯燥的古诗文背诵中,结果适得其反,一点也没激起学生的国学兴趣。我们必须将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学以现代的教育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多媒体课件、教学动画、学生自主演绎等等,有许多简单易行的方法值得老师探究。学校也可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不经意的国学教育。比如将下课铃变成古筝曲,午间广播经典诵读等等。这样一来,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中学生会逐步提高对国学的兴趣。

总之,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念得文化内涵。我们有必要,也应该让国学走进课堂,去感动学生、滋养学生,让学生能充分认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加坚定民族文化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