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连续性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3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连续性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左琼华

(四川省三台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100)

【摘要】目的:探究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连续性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4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构建连续性护理模式并实施,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及生理问题、心理问题、健康行为问题、环境问题在出院2个月后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ESCA)评分与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理问题、心理问题、健康行为问题、环境问题各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连续性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与风险,值得临床采用。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连续性护理;构建方法;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186-03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patientswithtotalhipreplacementcontinuityoftheconstructionandapplicationeffectofnursingmode.MethodsrandomlyselectedfromourhospitalduringMarch2015-July2015in44casesofhipreplacementpatientstreatedinourhospital,werep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andcontrolgroup,eachgroupof22cases,controlgroupappliedroutinenursingintervention,theexperimentalgrouptobuildthecontinuityandimplementnursingmode,comparedtwogroupsofpatientswithself-careabilityandlifeself-careabilityandphysiological,psychologicalproblems,healthbehaviorproblems,environmentalproblemsinthehospitaltwomonthsafterscoring.ResultsThedeterminationofself-careability(ESCA)scoreandabilitytocareforlife(ADL)score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i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experimentalgroupphysiological,psychologicalproblems,healthbehaviorproblems,environmentalproblems,eachindexscoreisbetterthanthatofcontrolgroup,differenceh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Implementcontinuousnursingmodecanimprovethepatientsqualityoflife,reducethecomplicationsandrisk,worthyofclinicaluse.

【Keywords】Totalhipreplacement;Continuityofcare;Buildmethod;Applicationeffect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临床常见髋关节手术治疗方法,可有效将患者运动能够改善,最大限度减少对机体的损害,降低治疗痛苦,可使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及时恢复正常生活。虽然全髋关节置换术有一定优势,但治疗中依然存在较多风险,加强护理干预尤为重要,连续性护理模式是一种针对患者心理、生理需求而开展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使护理工作从医院延续到家庭中,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护理效果。本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4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构建有效的持续性护理模式并实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抽签方法收集本院部分病例作为此次研究样本,收集了2015年3月-2016年7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共4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所有患者年龄均≥18岁,无恶性肿瘤、心肝肾功能不全及精神疾病,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2例。实验组患者中,男17例,女5例,年龄35~64岁,平均年龄(49.5±2.3)岁,病程1~6周,平均(3.5±1.4)周,原发疾病:5例股骨头坏死,9例股骨胫骨骨折,3例骨性关节炎。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7例,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46.5±1.7)岁,病程1~4周,平均(2.5±3.1)周,原发疾病:6例股骨头坏死,3例股骨胫骨骨折,13例骨性关节炎。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原发病登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住院与出院指导、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与用药指导等,护理期间对患者病情与精神状态密切监视,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给予适度康复指导[1]。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连续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构建连续性护理模式将临床护理路径作为连续性护理实施依据,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前术后各项身体指标回顾性分析、总结、评估[2],将研究结果作为护理实施根据,内容详见下表1;构建护理团队,由2名医师、1名护士长与5名有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连续性护理模式小组;将连续性护理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进院-手术前、手术-出院前以及出院后,由护理小组成员制定具体的护理方案,以表格形式呈现使护理工作更加直观化、标准化[3],详细数据见下表2。

1.2.2连续性护理模式的应用在完成以上对患者基本情况的评估后,肩主要问题筛选出来进行评分,制定护理内容表格,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可以适当扩充护理内容与评价,将患者新表现出的问题与情况列举出;小组成员相互对实际工作落实进行监督,将存在的问题标记出来;加强教育与宣传,通过宣传可将护理工作依从性增强,在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外,还要告知患者配合护理的重要性,主动意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使病情尽快恢复[4]。此外,在连续性护理工作中没完成一项护理任何都要做好标记,记录好每一项护理工作的执行情况;护理组长定期对小组成员各工作进行考核,加强监督力度,分工明确,使各环节工作充分落实到位。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20.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标准差以(x-±s)表示,使用检验计数资料,χ2检测统计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

患者出院回归家庭2个月后,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同样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2.2两组患者生理问题、心理问题、健康行为问题、环境问题在出院后2个月评分情况对比

出院后2个月,实验组各指标评分为(88.5±4.6)、(87.4±1.2)、(89.7±3.5)、(88.4±3.6),对照组各指标评分为(71.4±3.1)、(72.5±0.4)、(70.8±3.6)、(71.9±0.8),实验组各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连续性护理的核心是信息,直接影响到护理连续效果,这种信息是指患者住院期间生产的各种疾病相关的信息,还包括了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关系等。连续护理模式的产生与应用特征体现在护理的持续性与合作型上。当前,临床使用较多的护理路径均有着标准化流程,可以为患者出院治疗与护理提供指导,是一种动态化、持续化的护理模式。在此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可以依据路径对患者实施入院到出院阶段的系统化护理服务,展现动态工作模式的作用与价值,但这种护理模式依然存在不足,容易使护理人员陷入一种固定化模式中,产生思维定势。由此,在实施连续性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依然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护理服务本领,强化自身服务技能,多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护理理念,防止固话思维模式对护理工作的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实施连续性护理模式将不同阶段的护理问题记录下来,通过数据反馈明确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减少了护理遗漏或者失误,更是搭建医患沟通桥梁的重要方法。

连续性护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方法,将医院各项护理服务持续应用呢到家庭中,改善患者院内及院外生存质量,将患者远期疗效提高。比起传统护理模式,连续性护理内容更多,要求更高,更加人性化与标准化,更能满足患者需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实施可减轻对患者机体的损伤,但术后恢复效果则直接与护理相关,关节功能恢复与运动能力恢复会直接影响到预后。传统护理模式下护理工作集中在围术期阶段,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很少关注,各种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均会影响肢体恢复效果[5-7]。连续性护理可对患者出院后的恢复情况跟踪观察,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制定家庭护理方案,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动态,由此,实施连续性护理模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来说意义显著。本次分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应用连续性护理模式后,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ESCA)评分与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显示了该护理模式的优势。此外,在患者出院2个月后,实验组生理问题、心理问题、健康行为问题、环境问题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足以说明对髋关节患者采用连续性护理模式可改善院内与院外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值得采用。

【参考文献】

[1]夏振兰.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连续性护理模式和结局评价的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2]龚凤翔.协同护理模式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5.

[3]蒋小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居家护理方案的制定和应用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4]徐明珠.信息-动机-行为模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5,1(03):98-100.

[5]柯欢,陈霏,熊发明,王国云.骨科康复护理工作模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08):87-88.

[6]梁瑛琳,杨红梅,陈海花,王静,郑青,王晓娜.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髋关节置换患者连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5):1377-1379.

[7]张小华,张金菊.延伸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5):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