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四物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6例

/ 2

加味四物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6例

冯晓燕顾鸿严鲁萍

冯晓燕顾鸿严鲁萍(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02)

【中图分类号】R55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7-0065-0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1TP)是一类以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总称,由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性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临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前者好发于儿童,后者好发于40岁以下女性。我科在严鲁萍主任的带领下,在2007年12月-2010年12月用加味四物汤加减治疗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4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共收集我院干血科2007-2010年门诊患者46例,所有病例均经西医明确诊断,符合纳入标准。男性10例,女性36例,其中儿童10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3岁;病程8个月一35年,平均7年,均为慢性ITP病例,愿用中药治疗者。

1.2纳入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①广泛出血累及皮肤黏膜及内脏;②多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③脾不大或轻度增大;④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⑤具备下列5项中任何一项:a.泼尼松治疗有效。b.脾切除治疗有效。c.PAIg阳性。d.PAC3阳性。e.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1.2.2中医证候诊断起病隐袭,病程较长。主症:①皮肤、黏膜紫癜,时隐时现;②月经量多,经期延长;③牙龈出血,出血量较少,多在睡后或早上刷牙时出现,色浅。兼症:头晕乏力、气短、自汗、偶有心悸,活动后诸症加重、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以上主症必备两项或两项以上,兼症舌脉具备一项即可。

1.2.3纳入病例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确定属于慢性型ITP。

1.2.4病例排除标准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

1.3治疗方法基本方:黄芪30g当归15g,白芍15g,熟地15g,川芎20g,淫羊藿10g,太子参12g,枸杞12g,加减:饮食好者加阿胶;出血重者加山栀,仙鹤草,侧柏叶,自汗者加浮小麦、地骨皮,气滞者加枳壳,陈皮。

2结果

2.1症状统计46例患者中,有皮肤黏膜出血即瘀斑、瘀点者46例,占100%,外伤后出血不止者40例,占86.9%;鼻出血或牙龈出血者42例,占91.3%;月经过多者30例,占65.2%;头晕乏力者30例,占65.2%;自汗者或手足心热20例,占43.5%;心悸气短18例,占39.1%;活动劳累后诸症加重者42例,占91.3%。故所选lTP病例大多均有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以及牙龈出血等症状,且多伴头晕乏力、自汗或手足心热,劳累后诸症加重等,符合“血证”气血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表现。

2.2疗效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拟定。显效:血小板恢复正常,无出血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维持2年以上无复发;有效: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好转:血小板有所上升,出血症状改善持续2周以上;无效: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恶化。

2.3治疗结果46例病人显效15例,有效23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5%。

3讨论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见于40岁以下的青年女性,起病隐袭,一般无前驱症状,较难确定发病时间,多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瘀斑及外伤后出血不止等,鼻出血、牙龈出血及月经过多见。本证属于中医“血证”、“发斑”、“肌衄”、“葡萄疫”、“紫斑”等范畴,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病因病机主要为:患者外感邪毒、饮酒过多、嗜食辛辣、情志过极、劳倦过度之后损伤脏腑,使气血阴阳失调: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或瘀血阻滞,血行不畅,血溢脉外所致。病位在血脉,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热盛迫血为实,阴虚火旺,气不摄血为虚,若病久不愈,导致瘀血阻滞,则表现为虚实夹杂。肾为先天,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化生之源,脾虚则化生之源馈乏,气血生成不足,气血不足,不能荣养全身,脑失所养则见头晕;心主血脉,心失所养则见心悸气短,脾主统血,气血亏虚,脾失所养,脾统血功能受损、血失所统,则血不循常道而溢出脉外,则见各种出血表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互根,相互影响,久则气阴两虚,阴虚则火旺,虚火耗气伤津,虚旺迫血妄行,也见各种出血症状。故治宜补健脾益气,滋阴降火,方用四物汤加减。四物汤是祖国医学中经典的补血名方,经过几百年的实践,成为中医补血调血的基础方剂,全方用血中之血药熟地、白芍配伍血中之气药当归、川芎,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使血虚能补、血瘀能行、血燥能润、血溢能止,达到补血不滞血、和血不伤血的目的[2]。现代研究表明[3、4]:上述方剂中的单味药物及其提取物,能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CSFs,有提高免疫,抗肿瘤、抗辐射,保护造血干细胞、改善骨髓基质细胞或微循环结构,解除骨髓抑制,从而促进多能造血干细胞及多种祖细胞增殖、分化。如:淫羊藿甙能激活免疫,增强T细胞功能、促进抗体生成和减弱小鼠产生Ts细胞。我们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按中医辩证论治的原治,进行随症加减用药,以达到健脾益气、养阴补血之功。气旺则推动有力,心有所主、统血有根,血充盛则虚火自灭,最终各种症状得以改善或消失。这可能是加味四物对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良效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70-173.

[2]冯泳,申惠鹏,方剂学[M].第1版.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137.

[3]罗志勇,谭孟群,蒋德昭.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促粒系造血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1995;26(12):653-656.

[4]李美芬,蒋德昭.黄芪促进小鼠粒系造血[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1,16(2):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