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技巧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技巧的体会

冯长城

(溧阳市南渡中心卫生院普外科江苏常州213003)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阑尾系膜及荷包处理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8年8月105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阑尾系膜及荷包处理技巧。结果:住院时间3~6d,术后随访1~25个月。中转开腹5例,无戳孔部感染。术后回盲部脓肿4例,无出血、肠梗阻、粪瘘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规范化的、加上手术操作简单快捷的技巧,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保证疗效、微创的同时,更达到了缩短手术时间的目的。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阑尾系膜;荷包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130-02

阑尾炎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一旦诊断明确,手术治疗为主。传统的开腹手术一直传承至今,但手术的各种并发症出现的比例较高。随着腹腔镜的出现,腹腔镜阑尾切除(LA)已被广泛开展。其优点是:创伤小、病痛轻、探查范围大、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切口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美观等优势。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8年8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05例,疗效满意。现将手术技巧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56例,年龄15~75岁。其中慢性阑尾炎7例。阑尾周围脓肿3例。急性坏疽性穿孔阑尾炎6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7例。

1.2手术方法

全采用全身麻醉,体位取平卧位。气腹压力12~15mmHg。选用脐上缘置入10mmTrocra作为观察孔,选用脐耻线距耻上四横指处置入5mmTrocra为辅助操作孔。先探查腹腔,明确阑尾炎症后,取左锁骨中线脐水平线交点偏下2~3cm置入10mmTrocra为主操作孔,体位换臀高左倾斜位,暴露回盲部,分离周围粘连,吸尽脓液,顺结肠带找到阑尾。用无损伤钳夹住阑尾。展开系膜后,直接用中号hem-o-lok夹钳夹,距钳夹上缘0.3~0.5cm用电凝钩切断已钳夹系膜,但不要超过夹的头部。接着再继续上hem-o-lok夹,逐步切除达阑尾根部,完全游离阑尾系膜。取8~10cm的3-0可吸收带针线,距离阑尾根部0.3cm处,上缘贯穿缝合一点浆膜层,绕过阑尾后,在下缘贯穿缝合一点浆膜层,结扎阑尾。再提起阑尾,在距离阑尾根部约0.7~1.0的盲肠壁上,再用完整的3-0可吸收线,以针头端做荷包缝合后,留出2~3cm,剪断针脚,取出针。尾部线留置在主操作孔外端,提起阑尾,剪断,电凝钩烧灼阑尾残端后,取腹腔内尾端线前部,行两孔配合将荷包缝线打一松的外科结后,辅操作孔予分离钳将阑尾残端推入荷包内。主操作孔用持针器钳住针头端线。扶镜助手用一手拉尾端线,在镜下同时用力将结收紧。取荷包结处8~10cm处,剪断移出多余尾线。继续打结加固,用标本袋将阑尾从主操作孔取出。小纱条擦拭腹腔,再次检查无出血后,停止气腹,皮内缝合各小切口。腹腔内炎症较重时,可冲洗腹腔,必要时放置腹腔引流管。

2.结果

本组患者,中转开腹5例,无戳孔部感染。术后回盲部脓肿4例,无出血、肠梗阻、粪瘘及其它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3~6天,术后随访1~25个月。

3.讨论

3.1我们采用三孔治疗LA

关于三孔的选择,主要为主刀医生的习惯及操作方便为主。一般情况下,我们选左锁骨中线脐水平线交点偏下2~3cm置入10mmTrocra为主操作孔。如果阑尾位置偏高或偏低时,可将主操作孔偏向上或偏向下,保证两操作孔大于60°,以便于操作。再者,主刀医生可坐位手术,减轻医生疲劳及增大辅手的视野。总之,在保证方便分离、结扎、缝合等操作的前提下,三孔位置的选择可因具体情况而定,切不能生搬硬套。

3.2关于中转开腹5例原因及处理

术中发现阑尾周围脓肿3例、阑尾及根部已腐烂,为确保安全而开腹手术。2例为回盲部蜂窝组织炎。其中1例多处穿孔,行回盲部切除+结回肠端侧吻合+腹腔引流术。另一例行阑尾切除+腹腔镜引流术。

3.3术后回盲部脓肿4例原因及处理

因其出现在开展LA手术前期。当时手术完成时,因没有小纱布而未进行擦拭,或未进行少量局部经吸引器冲洗。且都发生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病例中,思想上未加重视,加上术后应用一联抗生素而造成。而后行LA术全都应用小纱布擦拭,或进行少量局部经吸引器边冲边洗(注意不要冲洗量过多而使炎症扩散)。术后一般应用两联抗生素,再未出现术后脓肿。因经吸引器冲洗时,采取局部边冲洗边吸引,容易操作,定位准确。但对腹腔内脓液较多时也采取局部边冲洗边吸引,不断调整体位,并放置引流管。

3.4关于阑尾系膜的处理

早期行LA时,应用分离钳戳孔分离,7号丝线双重结扎系膜,再电凝切断。但发现或多或少伴有出血,结扎时不清楚,加上7号线较粗,在镜下结扎时松紧度不易控制,有时结扎不紧需要重新结扎。

现应用中号hem-o-lok夹直接上夹。不分离粘膜层,而不引起切割。因hem-o-lok夹内有齿痕,加上上夹后形成哑铃状,不易脱落。逐步沿距hem-o-lok夹上缘0.3~0.5cm电凝切断,不超过hem-o-lok夹头部,再继续向阑尾根部方向上夹,再切断,完全分离阑尾系膜。一般无出血,视野清楚,此方法较为可靠,同时也避免了腔镜丝线打结结扎的困难和满意度,并缩短了手术时间。

3.5关于阑尾根部的处理

在以前应用钛夹或hem-o-lok夹会有切割等并发症较多而被大家遗弃。但对于结扎及荷包处理上,我们采用更加可靠及简单快捷的方法。首先,取8~10cm的3-0可吸收线,进腹腔后,在距阑尾根部0.3cm处沿上缘贯穿缝入少量浆膜,再绕过阑尾,在下缘贯穿缝入少量浆膜。作为固定结扎线的位置,在结扎时,不会上下滑动,导致结扎时出现阑尾残端过长,引起残珠炎的机率增高。

在荷包的处理上,使荷包线的一端置主操作孔外端(一般不漏气)。两操作孔+助手用一只手拉外端线,相当于三只手处理阑尾根部,荷包打结一气呵成。避免了主刀一人操作时在腹腔内反复推残端、反复拉线的局面,而且有时荷包不完全、不满意。现在我们荷包打结方式做到与开腹手术无异。避免了钛夹的切割、脱落,阑尾残端炎,降低了肠粘连、粪瘘的可能性,同时更大大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

传统开腹手术仍是目前治疗阑尾炎的有效方法及基础,而规范化、简单快捷的手术方式,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保证疗效、微创的同时,更达到了缩短手术的时间。随着患者对手术安全、疗效及美观要求的提高,因而规范化、简单快捷的手术方式应当被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衍,陈玲,李宝祥.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治疗中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7,46(1):266-267.

[2]赵戚成,陈宇罡,张克玲,等.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中应用疗效的比较[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28(2):93-95.

[3]雷成方.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方面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6):594-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