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干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措施及成果分析

/ 2

我院干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措施及成果分析

夏继伟刘道庆

夏继伟刘道庆

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448000

我院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要求,针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活动。通过从2011年7月开始专项整治活动至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制度及措施

1.1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及技术支撑体系我院院长作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同时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确实加强对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1.2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定

为更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根据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统一部署和要求及我院具体情况成立了抗菌药物管理考核小组、制定了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细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将各项规章制度下发到各临床科室,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从而保证了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顺利进行。

1.3加强业务培训,制定考核办法,持续改进

医务科联合药剂科多次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并进行考试,对考试合格者按规定发放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

1.4加强门诊处方质量的管理,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严格按照各科室与医院所签订的责任书的要求及医院相关规定,每月随机抽取4天的门(急)诊的处方(周六、周日除外)。通过一年多的检查,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逐渐下降,门诊处方合格率逐步提高。

2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取得的成效

2.1门诊、病房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逐步下降

根据我院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活动开展后门诊、病房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明显下降(见表1)。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81%,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已控制在64%左右。

表1专项整治前后门诊、病房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变化使用比例(%)

2.2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各项指标分析(见表2)

表2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变化

2.2.1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逐步下降

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为此次活动的监控重点,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的规定,组织本院专家针对我院具体情况制定了《常见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一览表》,从源头上严格规定各种手术只能选择相应规定的抗菌药物。由处方点评专家组每月按比例抽取已出院Ⅰ类切口病历,从用药指征、给药时机、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用药时间等[1]方面进行点评、统计、排名,并上报报医务科,由医务科核实并按相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罚。

2.2.2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明显下降

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由2010年7月-2011年6月的95%下降到2011年7月-2012年6月的56%,虽然离卫生部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30%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但已初见成效,力争在3年内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在30%以内。

2.2.3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时机合格率大幅度提高根据相关规定,对术前预防使用时间过长、术后有预防用药而术前30分钟至2小时未用药者进行统计排名,对不合理用药排名前10名者予以相应的处罚。给药时机合格率由2010年7月-2011年6月的10.0%逐月上升至2011年7月-2012年6月的50.2%。

2.2.4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平均预防使用时间大为缩短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2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24小时,个别情况可以延长至48小时。我院2010年7月-2011年6月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平均预防使用时间为6.4天,2011年7月-2012年6月已经缩短为2.3天,预防使用时间下降了4.1天,大大减少了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间。

2.2.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大幅度下降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重要监控指标之一,根据要求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40DDD以下,我院2010年7月-2011年6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98DDD,通过整治活动已降至56DD,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卫生部要求还有一段距离,需要继续加大整治力度。

2.3严格药品淘汰制度

为了更好地服务病人、更好地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减少细菌耐药率的发生,制定了严格的抗菌药物淘汰制度,按照相关文件精神,根据我院病原学监测情况,结合我院临床需要,组织了临床各科主任、药剂科和临床药学室成员进行严格筛选,遴选出50个品种抗菌药物,符合卫生部的规定。

每月对使用量进行排名,对使用量连续居前3位、异常增长而又无合理解释的药品予以限量购进。根据微生物室每月提供的病原学数据,对药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照上述规定提交药事管理委员会,按照相关规定[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提请临床慎重经验用药;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提请临床参照药敏结果选用药物;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停用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从而进一步优化我院抗菌药物品种。

综上所述,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说明我院的干预措施是有效的,但有些指标距离相关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为了达到最终目的还需继续加大干预力度,完善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邓毅,贺林,彭毓芳.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监管前后对比分析[J].西部医药,2011,23(9):1789-1790

2肖永红.细菌耐药:挑战与对策[J].中国执业药师,201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