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实践研究

代军

城固县八佰置业发展有限公司723200

【摘要】混凝土作为一个独立建筑物的基本材料,浇筑是体现其使用价值与空间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来说,由于其涉及到的施工工艺与技术较多,在任一环节出现纰漏问题时均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竣工使用与质量。因此,不断加强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探讨与实践经验总结,进而为相关施工工作提供参考经验也就具有特别的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施工;浇筑工艺;技术要点

一、前言

在现有建筑市场中,预拌混凝土技术已经异常的成熟,在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工作上,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放在技术细节上,希望不断强化细节与要点的控制力度来强化建筑的整体质量。因此对于现有阶段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来说,不断强化其技术工艺与要点实践经验的研究工作,进而提升建筑混凝土的整体浇筑水平已经成为建筑市场的一种实际需要。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基于相关结构物的浇筑技术与施工工艺出发,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进行研究,总的来说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相关结构物的浇注技术

1、桩基浇筑(这个请改为高层平筏板带下柱墩基础混凝土浇筑)

如果建筑属于台阶式基础时,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一般需要一次性完成,避免缝隙问题的出现。在实际浇筑工作上,其工序需要从四角向中间发展,使所浇筑而成的结构更为稳固。而对墙角进行浇筑时,需要让角落外部低2到3cm左右,进而可以成为一个内部反向坡。另外,对于上部结构来说,其浇筑需要完全坐到底部基础上,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提高桩基承载力。

2、高层与多层结构浇筑

对于高层与多层结构来说,其施工工艺一般为竖向,在浇筑时需要遵循“先柱,后梁与板”的原则,同时对台阶式基础进行浇筑时,其各层浇筑层需要保持均匀,并振捣结实。另外,对于大部分大体积高层与多层结构物来说,其浇筑时需要保持时间的统一性,而在进行分层振捣与浇筑时,各个之间的相隔时间不宜过长。

3、剪力墙浇筑

剪力墙属于大部分建筑较为常见的墙体,对其进行浇筑施工时,其工艺技术主要采用到长条流水作业模式。在实际浇筑上,一般先基于墙体整体进行分段,然后再分段分工浇筑施工,使其均匀上升。另外,在分层浇筑施工时,其每一层需要控制在5-8cm之间,并根据实际环境与建筑条件预留施工缝。一般来说,不同建筑对剪力墙的设计与配筋等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实际浇筑上需要根据施工方案进行,并做好振捣工作,使混凝土与钢筋之间可以充分接触,避免气泡等问题的出现。

4、高要求结构物浇筑

(1)大体积建筑物浇筑

对于大体积建筑物来说,其主要存在于工业园区,需要较大的承重力。因此建筑内牛腿住、支撑柱以及龙门吊等承重构件较多,在对工艺技术层面需要较高的要求。而在实际浇筑时,一般会基于整个建筑物出发实现分层浇筑与二次振捣,进而确保浇筑强度符合建筑实际设计要求。另外,在浇筑的过程中,由于各层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不同层次混凝土完成浇筑后具有不用的凝结时间,因此较为容易导致结构物内部出现拉应力,造成开裂问题的出现,影响在进行二次振捣时,一定要把水分进行二次平均,进而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

(2)拱、壳、薄板类建筑物浇筑

对于拱形建筑物来说,其在浇筑时主要采用到对称分段法,把拱分为几段,实现对称浇筑。但是如果拱较短时,一般选用一次分段成型法。而对于壳形建筑物来说,其浇筑时一般事前预留施工缝,浇筑施工工艺一般从周围向中央发展,同时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型,避免开裂问题的出现。而对于薄板类建筑物来说,其浇筑技术一般选用水平振捣,施工顺序从四角向中央发展,尽量在短时间内一次成型,避免开裂问题的出现。

三、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1、混凝土原料的选用

相对来说,在现有混凝土浇筑施工上一般都会选用预拌混凝土,但是基于以往施工经验来看,混凝土原料的选用十分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浇筑施工质量的优劣。因此,对于预拌混凝土原料的选用,一方面要安排专人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对相关供应商的市场信誉、产品质量以及浇筑质量等进行调查,保证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符合建设设计要求;另一方面,还要安排专人基于设计方案出发,把控好混凝土原料的质量要把,并根据建筑物的结构要求选用强度不同的混凝土。例如,对室内地面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在一般情况下,强度等级较低混凝土就可以满足相关要求,而对于高层建筑结构来说,一般都需要选用强度较高的混凝土。

2、振捣与底部预置施工

在混凝土浇筑时,为了避免浇筑后的混凝土内部存在气泡与空隙,一般需要进行振捣工作,降低蜂窝麻面等问题的出现,确保浇筑得到良好的效果。而在实际振捣工作上,对于振捣的强度与频率一定要把握好。这是因为如果强度与频率超出混凝土承受范围时,其容易导致砂浆离析问题的出现,破坏混凝土的强度。但是强度与频率不足时,整个振捣工作也就失去意义,无法使混凝土更加密实。另外,为了降低成品物件产生蜂窝麻面或开裂问题,对墙体或柱体等竖直承重结构进行浇筑时,一定要利用水泥砂浆预置到浇筑结构物的底部。

3、浇筑养护工作

完成浇筑工作后,如果工程所在地的空气较为炎热与干燥,而养护工作没有及时跟进时,将很有可能造成混凝土内部水分急剧蒸发,导致脱水严重问题的出现,大大降低混凝土的粘力与强度。因此,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来说,养护也属于一个重要的环节技术。在实际养护工作上,其实际时间一定要严格控制,一般来说标准时间为28天,但是实际养护还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另外,对于工程周围的温度、湿度等还要良好把握。例如,如果工程处于我国北方冬季时,其温度较低,一般需要加筑保温层、棉被包裹以及电热毯加热等提高混凝土周围的温度,为混凝土的充分凝结提供条件,完成养护的目的。

4、施工缝与后浇带施工

(1)施工缝

施工缝,其主要是指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单位的分区分段而有意预留的缝隙,因此在后期弥补后,由于混凝土初凝时间的差异,先浇筑与后浇筑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也就常说的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时,由于现有技术、机械设备、人员以及原材料等层面影响,大部分建筑还无法做到一次性完成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因此,在进行部分混凝土浇筑时,需要人为预留施工缝工。而在预留施工缝的过程中,既要全部预留宽度满足实际需要,又要保证接缝处没有存在相关杂物,较为干净整洁。

(2)后浇带

后浇带,其主要是是指防止现浇混凝土由于收缩不均或受到温度影响而产生一些有害的裂缝。因此需要施工的相关要求,在建筑物的墙、基础底板或者梁等位置设定临时施工缝,暂时把结构分为若干个部分,在构建内部收缩后,再对临时施工缝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这样使构件更好地连接为一个整体。对于后浇带,其处理时可选择在气温较低的时刻,宽度在室内空间时要保持在30mm左右,而室外空间时则可以保持在80mm-100mm之间,同时要确保后浇带接缝处在施工时较为干净,避免对混凝土浇筑的影响。

四、结论

综上所述,混凝土浇筑作为现代建筑工程最为重要的应用技术之一,其所涉及到的技术、工艺以及要点等较多,需要施工人员与施工单位的全面把握。而本文由于篇幅与个人知识受限,在相关技术工艺的研究上主要基于自身的实践经验出发,相对来说还较为浅陋,因此希望相关专业人员可以提出更为深刻的理论知识,指导我国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峰,李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109.

[2]饶湖源.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实践探究[J].江西建材,2013,06:106-107.

[3]张龙.关于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