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乳腺癌超声误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炎性乳腺癌超声误诊分析

张平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65500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炎性乳腺癌超声误诊的原因。方法将自2010年1月到2016年5月间在我院住院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超声方法进行病情诊断,并同时采用穿刺活检方法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后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8例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有23例确诊为炎性乳腺癌;超声检查有26例为炎性乳腺癌,超声检查的误诊率达到13.04%。结论:在炎性乳腺癌的诊断中,超声检查因疾病的特殊性诊断误诊率较高,在临床检查诊断不能作为完全可靠的依据而应用,作为辅助诊断方法较为合适。

[关键词」炎性乳腺癌超声误诊分析

乳腺癌是指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乳腺癌癌细胞脱落后随血液或淋巴播散全身而导致形成转移,并危及生命的一种严重疾病,常发于女性,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1]。炎性乳腺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肿瘤临床特点酷似急性炎症改变,乳腺弥漫性增大,乳腺皮肤红、肿、热、痛,易误诊为急性乳腺炎。约50%的炎性乳腺癌患者触及不到肿块,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就发现腋窝和/或锁骨上窝淋巴结转移,该疾病病程进展快、预后差,转移发生率高达30%~40%,5年生存率仅为25%~48%。病理切片常见癌细胞呈弥漫性,乳房和乳房皮下淋巴管内充满大量癌细胞。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患者的免疫水平低下有关,因此对该疾病及早诊断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超声检查作为炎性乳腺癌临床的主要检查手段早就得到普遍应用,但由于多种原因在检查中会出现误诊的情况[2],为此我们进行炎性乳腺癌超声误诊分析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0年1月到2016年5月间在我院住院进行治疗的28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基本资料为:年龄分布在46~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1.3岁。患者入院诊断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乳腺皮肤红肿、增厚、变硬,出现橘皮样外观,触诊时质地较韧、坚实,同时伴有触痛,部分患者乳头出现干裂、结痂、回缩、抬高,腋下及锁骨上窝常可触及肿大淋巴结。

1.2方法

1.2.1超声检查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SC2000及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UELite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及相应的高频探头,检查频率控制在7.5~15Mz之间。(1)患者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胸部及腋窝部位,先对乳房及附近部位组织进行外观检查,观察表皮组织变化情况并进行触诊检查,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2)对患者乳房部位进行断面超声检查,采用乳腺放射状扫查方法进行检查,发现肿块后,并使用纵切、横切、斜切等方法逐个切面进行扫描,重点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力回声等,并了解病变部位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并进行血流分级。(3)检查结束将检查资料予以保存以待后期诊断。

1.2.2组织病理学检查:对28例患者的乳腺病灶或有代表性的硬化、水肿或变红的皮肤处穿刺取材活检,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1.3评价指标将诊断后的误诊率为评价指标内容。误诊率=误诊例数/病理学确诊例数。

1.4统计学方法收集两种方法的数据资料,采用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s)表示

。比较差异值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8例患者通过超声检查有26例可诊断为炎性乳腺癌,28例患者经活检后有23例得以确诊,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结果见表1,采用超声检查的误诊率达到13.04%。

3讨论

炎性乳腺癌只是乳腺癌发病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病变,可发生于各种类型的乳腺癌中,无病理组织类型的特殊性,病理组织学研究认为,这种乳腺癌的继发炎性病变是由于癌细胞浸润到真皮下淋巴管,引发淋巴管阻塞和继发炎症[3]。炎性乳腺癌以侵犯淋巴管道为主要表现,转移机率较高,是局部晚期乳腺癌中预后最差的一类。发病率占所有乳腺癌的1%~10%,我国报告约占乳腺癌的0.9%。炎性乳腺癌发病急剧,病程进展快,由于癌细胞播散到皮下淋巴管网,形成癌栓,使淋巴回流受阻,毛细血管受阻扩张而大量充血。乳腺皮肤红肿、增厚、变硬,出现橘皮样外观,逐渐变成似瘀血的紫红色,局部皮肤可出现丹毒样改变或斑纹状色素沉着;病变皮肤温度升高。随着乳腺迅速增大、红肿、疼痛和病变范围的扩展,使本病与急性乳腺炎极为相似,触之质地较韧、坚实,伴触痛,肿瘤的边界多不清楚,故又称为乳腺炎样癌、急性乳腺癌、癌性乳腺炎、丹毒样乳腺癌等,有患者乳头出现干裂、结痂、回缩,抬高,腋下及锁骨上窝常可触及肿大淋巴结[4]。

随着超声检查的快速发展应用,部分医院及医生在诊断乳腺癌时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具有检查灵活、简便、可多切面、多角度观察、无创伤、无辐射、可多次反复检查等特点,并在肿块定位方面比较客观、准确,能够观察病灶的位置、数目、大小、形态、内部结构、边缘轮廓,病变对周围组织的侵蚀情况,了解有无淋巴结转移,同时还能够了解乳腺肿块内血管数目、分布情况和血流速度等,可帮助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而在炎性乳腺癌的超声检查中由于该病症的特殊性,通过超声检查一般可见皮肤增厚水肿,皮下层增厚且出现线状液性暗区,腺体层一般无明显的肿块图像,表现为结构紊乱,回声减弱,边界不清,血流信号增多,出现高速高阻型的动脉频谱,多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5]。该检查结果与临床急性乳腺炎较为相似,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乳腺管内和周围结缔组织的炎症,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哺乳期的任何时候都会发生,但多见于产后3-4周,故又称为产褥期乳腺炎,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红、肿、热、痛最为明显;抗炎治疗有效,病程短,预后良好。所以导致在临床检查诊断时容易出现误诊及漏诊的情况,部分医生抱着宁可误判而不漏判的思想使误诊率大幅提高[6],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其误诊率达到13.04%正充分说明超声诊断对炎性乳腺癌的局限性。

通过本文内容的研究,我们分析出现误诊的主要原因为;(1)对炎性乳腺癌病情的认识不够充分、完整。由于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较为普通,与乳腺癌有着明显的超声差异,所以增加诊断的难度,尤其是在检查时其包块边界不确定,无法获得肿块的大小尺寸,给正确的诊断增加较大难度,因此需要我们的医务人员多关注该疾病的超声特征,不能盲目进行判断。(2)对乳腺不同疾病的超声特征相似之处不易区分。炎性乳腺癌的超声诊断表现与急性乳腺炎较为相似,但两者的病史、发病年龄及临床症状还是有显著的差异,因此是可以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相关辅助检查来获得正确诊断,以降低误诊的发生率。(3)过分盲目依赖超声设备。部分医生尤其是年轻医务人员过分相信超声设备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有效性,我们认为任何一种医疗设备都有一定的适应症和局限性,尤其是对病变部位难以确定界线的病灶超声检查往往仅起到定位作用而无法定性,这需要我们在利用超声检查时加以重视。

综上所述,采用超声检查方法在炎性乳腺癌中的应用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因该疾病的特殊性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诊率,因此在临床检查诊断作为辅助诊断方法较为合适。

参考文献:

[1]陆春雨,杜丽英,杜静娟.超声诊断炎性乳腺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7):74.

[2]张梅.超声诊断乳腺癌30例分析[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5):344-346.

[3]丁炎,项霞青,赵新美,等.超声在乳腺癌中漏、误诊原因分析[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3,7(5):414-416.

[4]李振燕,杜瑞清,陈勇良.炎性乳腺癌误诊1例[J].河北医药,2010,32(6):766.

[5]杨德荣,吕道玲,张定萍.超声对炎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2):141-142.

[6]翁昌梅,方美仙,王志兰.超声诊断乳腺癌的误诊与漏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8):3769-3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