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德育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1

创新德育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尝试

史建云任禹

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中学214200

摘要:新课改条件下,德育评价理念应与新课程评价理念相切合,努力构建多元化、多角度、易操作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势在必行。我们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努力创新德育评价方法,创设多元化评价体系,扩大德育评价范围,还原德育评价最重要的激励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生德育评价体系

德育评价是德育管理的重要手段。要抓好学校德育管理,必须构建好学校德育评价体系。而德育评价体系从评价对象的人员而言,包括对学校德育的评价、对班级德育的评价、对教师德育工作的评价、对学生德育的评价等几方面,其中学生德育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生德育评价的原则

1.引导性、发展性。学生德育评价要注重学生全部的成长发展过程。评价就是针对学生全部的成长发展过程给予不断的评价,对学生的每个行为表现都看作是一份评价资料,并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发展轨迹和行为表现的状况,以便教育、帮助学生,促进其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不应是终结性评价,而应是一种面向未来、面向多数、以发展为目标的评价。它是非奖惩性的,而是让学生明白成功表现在哪些方面,不足又在哪里,今后应怎样努力,通过日常动态的行为调整,以达到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它面向一切学生,引导学生面向未来去发展自己。

2.整体性、全面性。学生德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应该针对评价对象的某一时段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不能偏重政治觉悟的鉴定,不能偏重学业成绩的鉴定,要扩大评价的范围,考核德育的全部领域,无论道德认识、政治态度、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适应状态乃至教育环境统统加以评定,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解释。并且,在综合性的评价解释中应按管理学中的模糊评价理论,学会忽略,小处不计较,大处不放过,从整体、主流看待评价对象。

3.参与性、自省性。尊重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能动性,重视学生作为主体的参与作用,为学生素质发展提供公正、平等、民主的发展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素质评价观念。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明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辨别是非、美丑、善恶,明确什么行为是合乎社会行为规范要求的、什么行为是违背社会行为规范要求的,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三省吾身”的好习惯。

二、创设多元化德育评价体系

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体现在德育评价主体、德育评价手段、德育评价内容上。

1.从德育评价主体来看:学生德育评价的主体应该加以创新,应尽量宽泛一些,形成评价合力。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自我评价与班委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进行每期(期中和期末)的自我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焕发他们积极参与管理与评价的意识。要让其对照自己制订的目标、成长纪录找出成绩和不足,在实践中认识到自身价值,激发其自觉努力奋进,不断优化自我,从中受到教育。同时要发挥班委的领导带头作用,由班委组织期中和期末两次自评,让班委在评价活动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记载进班级成长纪录。

(2)家长、教师、学生的多元主体评价。学生德育评价体系要将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评价项目,对自己的德育水平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评,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在学习、生活中,变他律为自律,最终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家长参与评价。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更容易表现出自己某种一贯的和综合的品德行为方式。而这些方式家长最为清楚,因此,家长更容易对学生进行真实性的评价。

教师评价。教师在德育评价中是良师也是益友。我们认为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帮助被评对象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调整自己的思想行为,改正缺点,完善自己,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水平及学生自评的结果进行评价,要着重提出对学生以后发展的希望,从而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发展方向,并为之而努力。

2.从德育评价手段来看:传统的德育评价常用的是教师给学生写学期或学年评语,组织“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各类积极分子的评比,开表彰大会或通报表彰等。而新课程指导下的评价手段可细化到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任何时刻。传统的德育评价手段中的班主任评语存在格式固定、内容教条、模块化、片面化等弊端,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评语渐趋人性化、情感性。人性化的评语集中体现了班主任对人性的解读、对生命的挚爱,充满了人文关怀。它尊重被评价的对象,将学生作为知心朋友进行心灵的沟通,通过富有情感的话语娓娓而谈,打动并感化学生,发挥其特有的评析、激励、催化的教育功能。

3.从德育评价内容来看:新课程目标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的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德育评价机制就应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具有显现的导向性。而健全人格的培养,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可包括亲情、友情、责任心、抗挫折能力、创新意识、协作意识、自制意识和能力等。因此,学生素质评价标准应对需培养的健全人格加以细化,具体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