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科专业信息个性化服务

/ 2

浅谈学科专业信息个性化服务

李金花

李金花(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职业中学山西朔州036800)

信息资源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障,它贯穿于科研立项、科学研究、科学评价的全过程,渗透于科研活动的每一项要素之中,对科研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牵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研究所等六家单位参与实施的“上海重点研发领域个性化知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对探索学科专业信息个性化服务模式和促进中国科学院所属图书馆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支持科研、服务科研,都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将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利于提升学科专业信息个性化服务能力的几项基本策略。

一、学科专业信息个性化服务障碍分析

1.信息需求的系统性与资源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

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立项、成果鉴定时,往往需要该研究方向比较系统、完整的信息,包括文献、咨讯、专利、政策、法规、标准、科技报告等各种形式。这些信息数量大、涉及面广,通常又分布在不同的数据库。而时下的资源管理模式还未能针对学科特点、科学分类,建立起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这就使得要获取某一专题的全部信息变得极不容易,也难以加大开发信息资源的力度,更无法组织用户进行有效利用。

2.信息需求的时效性与现有资源配置之间的矛盾

有关研究表明,一项新的科研成果,其中约有90%未利用其那人的科学成果,仅有约10%属于创新的成分。因此,超前获取相关信息、跟踪最新研究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是确定科研目标、获取科研成果的第一步。但据相关统计,2008年中国科学院下属92个科研机构的研课题就已达到1.99万个,其中当年开题为0.54万个。要想依靠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机构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跟踪每个课题,并在第一时间拿到有价值的信息,显然是不现实的。

3.信息需求的突发性与传统服务模式之间的矛盾

由于科研活动本身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在这一过程中,科研人员随时会因为突如其来的灵感或发现,调整信息需求,甚至产生新的需求。而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比较被动,图书馆馆员与用户之间缺乏交流,馆员不能及时掌握这种动态变化,以至于很难满足此类无征兆无计划的信息需求。

4.信息需求的易获性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矛盾

个性化服务的目的是让用户更加容易和方便地获得最新资源或推介的资源,而无需亲自进入该网站。但因为受到知识产权的限制,用户得到的往往只能是书刊的目次信息,无法直接连接原文,必须通过全文传递获取原文。不仅如此,中国科学院极富价值的信息资源,如SciFinder,ThomsonPharma等特色科学数据库的内容,也不能推送至从事该学科研发领域科研工作的员外人员。用户信息需求的易获性大打折扣。

5.信息需求的专制型与图书馆员素质之间的矛盾

随着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已不再满足于文献书目数据或信息参考数据之类的初级文献信息,更需要以解决问题、形成方案为目标的,注重知识、针对性极强的信息内容。这不仅需要图书馆员有专业背景,而且其必须熟练掌握信息检索技巧,并能对所获信息进行准确的整理、核实与提炼。但事实上,在专业图书馆,此类复合型人才仍然比较缺少,为科研人员提供高品位、高品质、高价值的信息服务存在的一定的困难。

二、学科专业信息个性化服务能力提升基本策略

1.建设知识目录体系

目前无论是推送服务、RSS频道还是“我的图书馆”的个性化模式,信息资源的分类很少会从用户发出。而实际上用户是否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则取决于他对信息资源分类的认知程度。如果专业图书馆在进行个性化服务时,能够通过对学科领域的分析和调研,科学分类,建立学科领域的细分知识目录体系来组织资源。那么不仅能够让获取某一专题的全部信息成为可能,同时也能为今后的网络建设、资源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

2.建立互动机制

学科专业信息个性化服务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需要借助一定的互动机制来了解用户对服务的评价,分析服务进行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为用户提供持续服务的目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与用户之间的对话、文本交流和通信(短信),动态地了解用户需求的变化和服务的反馈,主动、及时地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更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协助用户解决科研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效提高科研的工作效率。

3.人才队伍建设

一旦目标方法确定后,人就成为决定性因素。学科专业信息个性化服务能力的高低,主观上取决于官员素质的高低。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图书馆应大力引进、培养同时拥有学科专业知识、具备专业英语水平和熟练网络检索技能的复合型信息服务人才。应充分挖掘特色科学数据库的评价、推介及知识发现功能,通过对原始信息的深层次分析,经过筛选、整理、加工和归纳,将最新的信息以二、三次文献形式提供给用户,以弥补科研人员信息检索知识方面的不足,为科研人员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动态及阅读文献起到导航作用,提供学科领域内专业精确的个性化服务。而实践也证明,学科专业知识的丰富程度与工作效率和成效成正比。

学科专业信息个性化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帮助用户从尽可能广的空间和尽可能短的时间范围,获取尽可能多的有价值信息,服务于用户的科研、学习。相信通过广大图书馆员努力,必将会让学科专业信息个性化服务为我国科研事业发挥出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