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用水管理制度及落实保障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计划用水管理制度及落实保障措施探讨

陈晨

宿迁市市区水务工程管理处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人们对于水的依赖程度是非常高的,不管是生活还是生产,都离不开水。但是我国又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要想水资源能够被合理的利用,节约水资源,那就需要对水资源进行管理,进行计划用水管理,本文通过对计划用水管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阐述了计划用水的管理制度,以及提高计划用水管理效率的一些措施,希望能够对计划用水方面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计划用水;管理制度;必要性;措施

1计划用水管理的必要性

计划用水管理主要是对用水前、用水中以及用水后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各区县的水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每个区县的流域、用水总量、经济发展以及用水的现状等,对区县内用水单位的用水量进行控制和要求,并根据用水计划将水分配到各个用水单位以及用户之间,并对用水的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用水前要对用水的整个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用水计划以及用水管理制度;在用水过程中要对用水计划和用水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在用水后要对用水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改进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情况。

1.1计划用水是用水管理的基本制度

计划用水是依据对用水的总量进行控制,使其能够保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能够持续的发展,通过对用水定额进行管理,从而提高用水的效率;通过进行超定额累进计价,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行调节,从而达到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目的;通过对引水、用水、排水以及供水等环节的控制,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需求矛盾,从而促进用水需求的管理,并从制度上进行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1.2计划用水是水管理的重要抓手

在对计划用水进行用水定额规定的时候,要根据行业的限定,水平衡的测试和节水潜力的评估进行综合考虑,制定符合实际的用户用水计划,根据制定得用水计划对用水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尽量去开发节约用水的潜力,支持节水产业的发展,对那些浪费水,科技技术落后的产业进行淘汰,从而使用水的效率提高,使水资源的消耗总量得到控制。

1.3计划用水是用水管理的有效途径

计划用水是对用水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用水计划的科学性是用水管理的核心,对用水计划进行计量和监督是用水管理的基础,有助于提高用水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节约用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计划用水管理制度

2.1总量控制

在制定用水计划的时候,要根据流域或者区域内的年度总用水量为依据进行制定。比如宿迁市的用水总量的控制,就是将全市的用水户都纳入管理的范围中,并把用水计划按递进分解的方式扩散到各用水客户之间,从而确保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如今,我国已经建立了三条红线的指标控制体系,也就是省、市、县区域内年度计划用水总量的控制系统,在该体系的基础上,将逐步控制江河断面以及地下水水源,并为计划用水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2.2用水效率控制

计划用水的目标是将生产总值的用水量、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以及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纳入到实际工作中,明确控制的要求,将用水的定额作为用水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对用水定额进行定期的评估,并采用先进的用水定额指标,防止出现用水指标的不合理的情况。如果有些单位的用水率达到先进水平,那就可以优先满足该单位的用水计划;如果有些单位用水率比较低,或者使用国家不允许使用的用水技术以及产品设备等,那就要对其用水计划进行减少,对其进行水资源的约束,使企业自主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使企业进行转型并提高水的使用率。

2.3统一配置

在一定的区域内,可以实行多水源进行统一控制和分配,提倡优先发展产业,加强处理过的污水、雨水与中水等的非常规水的利用,并且把自来水、外引水、自备井水以及水库水等都计入计划用水的范围内,并对这些用水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分配,实现节约用水与高效用水的目的。

2.4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

在对计划用水进行收费的时候,可以采用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的方式进行。通过使用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的办法进行计费,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价格杠杆的作用,对节水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进,对设备进行更新,使水的利用率提高,并促进节约用水。

3落实计划用水管理制度的措施

3.1加强考核

对计划用水管理制度进行考核已经成为强化水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2015年,水利部组织了对计划用水以及取水许可证进行了专项的检查,这将成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在今后对用水进行管理的时候,对检查的范围应该更进一步的扩大,对计划用水管理工作的目标以及要求要更进一步的明确,并将监管和日常的考核联系在一起,进一步促进计划用水管理制度的实现。

3.2严格控制用水定额

用水定额是指用水单位的用水效率以及效益的一个指标,是对用水单位用水的水平、节水的潜力以及节水的成效的一个依据,是制定用水计划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已经制定了节水标准体系,但是还在初期阶段,主要是对火电业、钢铁业等19个行业的用水量进行定额,制定了这19个行业的用水定额标准,并且省级部门也制定了省级用水定额,这将为计划用水的实现奠定了一个基础。

3.3加强监管力度

在对计划用水进行监督管理的时候,首先要对用户的用水情况、设备的运转情况以及制度的执行力度进行检查,然后还要对计划用水制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等进监督,确保用水计划的顺利进行。对于取水以及用水的计量要进行检测,并且要完善监测的手段,从而提高计划用水的监测和管理水平。进行水量的计量与统计是对用水进行管理的基础,是编制用水定额、制定用水计划以及实施用水计划的基础。

3.4落实累进加价制度

在制定水价的时候要以节约用水、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及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实行居民用水阶梯价以及超计划、超定额用水的累进加价制度。一般情况下都实行成本水价,但是在水资源匮乏以及高耗水行业实行差别水价,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从而实现节约用水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市已经于2013年出台了《宿迁市超计划用水加价收费管理办法》,目前的主要困难在于的制度的执行,主要存在例如计量设施不健全、政策执行不够有力、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问题,制约着累进加价制度的落实。

结束语

计划用水制度的制定,是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是实现水资源管理的一种方式,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一种保障。目前相关政策制定的不够完善,并且在用水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体制上的制约,用水计划的制定、监督方面还存在着问题。这就要求加强对计划用水的评估,加快制度的完善,为计划用水的实施提供法律依据,从而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建设节水型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罗陶露.浅析计划用水管理[J].水利经济,2011(3).

[2]水利部水资源司.十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3]王亚华.水权解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顾浩.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5]孙建军.用水制度管理分析研究[J].科学论坛,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