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护理

关锐玲

关锐玲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摘要】目的:探讨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临床收治的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32例的临床护理方法措施进行分析。结果:32例躯体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经治疗,痊愈15例,显效11例,进步4例,无效2例。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患者的意识障碍减轻或消除情况,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复情况。睡眠情况好转,改善营养状况,生活自理能力改善。

【关键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135-02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又称体因性精神障碍,包括在器质性精神障碍中。诊断时除标明主要精神障碍综合征外,应同时做出导致精神障碍的躯体疾病的诊断[1]。根据患者病情设立不同的护理目标,如患者学会控制情绪的方法,恰当表达自己的需要及欲望。能叙述造成自己愤怒及激动的原因。减少并发症,使患者维持最佳的功能状态等。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32例临床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6~82岁,平均年龄45岁。小学以下文化20例,中学以上12例;工人11例,农民15例,个体2例,学生2例,干部2例。躯体疾病分布:躯体感染10例,内脏器官疾病6例,内分泌疾病14例,营养代谢疾病2例。精神症状:智能损害3例,精神性症状15例,遗忘综合4例,情感症状10例,人格改变2例,神经症状样表现4例,意识障碍7例,其他不典型表现2。

1.2治疗与结果

针对病因,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对症治疗,使用小剂量精神药物控制精神症状。32例躯体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经治疗,痊愈15例,显效11例,进步4例,无效2例。

2.护理

2.1基础护理

多数患者因原发病或意识障碍而不能料理个人生活或需人协助料理,且容易并发褥疮、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所以做好基础护理十分重要。

2.1.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①认真对待患者、关怀患者、尊重患者,建立良好的护一患关系。②细心观察,善于与患者交流,保持有效沟通。

2.1.2对器质性疾病的观察与护理:根据病情需要,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缺氧程度、出人量等。避免和消除诱发因素。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痰液、分泌物阻塞,以免造成缺氧[2]。

2.1.3生活护理:做好晨晚间护理;帮助患者整理好日常个人卫生;保持床单清洁、整齐、干燥,防止褥疮;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患者增减衣物、被服,防止受凉;预防患者继发感染。

2.1.4饮食护理:结合原发疾病的情况,为患者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同时注意水分的摄人。对吞咽困难、不能进食者,及时给予鼻饲饮食或静脉补充营养液,以保持营养代谢的需要。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的进餐环境,给予充足的进餐时间,让患者细嚼慢咽,防止噎食。在不影响治疗和病情许可的前提下,提供患者喜爱吃的食物,以促进食欲。

2.1.5睡眠护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周围环境安静,除必要的观察和操作外,不要干扰患者睡眠。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照明,避免因光线不足而使患者产生错觉或感到恐惧不安。让患者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为其安排适当的活动,以减少白天卧床、睡眠的时间[3]。避免睡前兴奋,减轻焦虑,做一些有利于入睡的活动,促使进入睡眠。晚饭不宜吃得过饱,不宜多饮水。做好睡前心理护理。必要时,可遵照医嘱给予药物辅助入睡。

2.2安全护理

2.2.1加强安全护理:①应将患者安置在易观察、安全且无危险物品的房间,并在工作人员的视线下活动,定时巡视,必要时专人陪护。②与兴奋躁动的患者分开管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和环境对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

2.2.2严密观察:①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以及意识状态、皮肤黏膜情况等。②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的准备。

2.2.3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发生意外:①对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安置于重病室,由专人监护,防止摔伤、坠床,必要时可予以约束。②患者癫痢大发作时要防止下颌脱臼、舌咬伤,保护好四肢,防止骨折或者摔伤。③对烦躁不安、躁狂状态的患者,必要时安置于重病室,重点监护,可暂行约束。约束期间,应经常检查患者的安全、肢体血液循环、躯体舒适等情况。保护带不宜过紧,避免损伤皮肤,影响血液循环。亦不可过松,不能约束住患者。④对抑郁状态的患者,应将其置于护理人员易观察及安全的环境中,避免单独居住、单独活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防患者消极自杀。⑤鼓励患者参加工娱活动,让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劳动和文娱活动,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2.3心理护理

2.3.1入院阶段: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可有各种心理反应,如焦虑、恐惧、易激惹、孤独感、消极心理等。护理人员应主动介绍自己,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和适应病后所需的生活方式。要关心患者,耐心做好安慰、劝导等护理工作,给予心理支持,使其能够配合治疗和护理。建立相互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主动发现患者的身心需要,并及时采取措施,尽可能地予以满足[4]。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给予他们发泄感情和悲伤的机会,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心境障碍的程度。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以促进疾病康复。

2.3.2治疗阶段:指导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疾病的进展情况以及治疗、护理、预防的方法,解除其顾虑和紧张。让患者知道了解用药的计划和药物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有关药物的不良反应。懂得保持和增进健康,需要重视躯体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同时不可忽视对精神障碍的治疗和护理。了解原发疾病病情加重时,精神症状也会随之加重,同样,器质性疾病病情减轻时,精神症状可随之减轻。让患者知道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昼轻夜重及呈波动性的特点,使患者有心理准备,防止因病情变化而引起精神困扰。

2.4健康教育

教会患者与疾病有关的自我护理方法,鼓励其增加自我护理的独立性,避免过分依赖他人。指导患者掌握完成特定康复目标所需要的技术方法,让患者知道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告知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坚持全面康复治疗,可使身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康复的重要性。使残疾程度减低到最低范围。嘱患者多与社会接触交往,保持乐观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告知家属患者出院后仍需要继续治疗,应坚持服药,不要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停药,并定期到医院复诊。为患者安排规律的生活,合理饮食,保证睡眠。如遗留智力减退、行为障碍、人格改变或痴呆等后遗症状,则应加强教育,并给予适当的体育锻炼及功能训练等康复措施,协助患者克服各种困难,使其最大限度地恢复社会功能,重建社交能力。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妥善保管好药物,防止患者过量服药。发现患者有躯体不适或病情波动应及早就医。

3.讨论

通过临床护理,保持良好的意识水平,意识恢复或意识障碍不继续加重。减少或不发生外伤的危险,在照顾者看护或协助下很少有外伤发生。患者能够获得食物,能正常摄入足够的营养或增加摄入营养物的品种和数量。患者不发生误吸和噎食,知道进食、喝水时应注意的事项。患者能够自诉感受,或接受护理人员或照顾者的护理帮助与支持。患者能够表现合作,知道不合作的后果,或患者能够在鼓励和提醒下接受治疗和护理。睡眠情况好转,生活自理能力改善。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9-50.

[2]陆勤.糖尿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537-1537.

[3]韩雪红,袁利明,苗夕枝.住院精神病人躯体症状的观察及护理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2005,17(6):327-328.

[4]黄焕新,罗春霞,许之驹,黄淑燕.32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93-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