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李星

李星

娄底市中心医院湖南娄底417000

摘要:目的探究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的差异性。结果从本文中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大52%,治疗组的效果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脑炎患者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

病毒性脑炎也称病毒性脑膜炎,是一种由各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软脑膜弥漫性炎症综合征[1],一般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是儿童最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急危重症,并发症较多,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对病毒性脑炎患者采取了不同方式的治疗,详细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参考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2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100例,通过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6.34±1.55)岁;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1.5~13岁,平均年龄(6.14±1.88)岁。

比较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可以进行良好的对比研究。

1.2治疗方法

对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性的治疗,如抗生素感染、物理降温等综合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0.4mg的丙种球蛋白注射液兑200ml的盐水进行静脉滴注,每天一次。

治疗组:在常规性治疗与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外加地塞米松注射液,0.5~1mg兑200ml的盐水进行静脉滴注,每天一次。

1.3评价指标

治疗期间,对治疗组病毒性脑炎患者与对照组病毒性脑炎患者两组之间的临床疗效作为依据,经过治疗之后,对比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性。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接近正常。

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逐渐好转。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与治疗前一样,并无改善。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经过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相对比,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大,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病毒性脑炎是是由于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的疾病[2],常见的病毒有肠道病毒、孢疹病毒等,一般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丙种球蛋白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明液体,丙种球蛋白含有健康人群血清中所具有的各种抗体[3],因此,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以及抗感染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免疫杀伤细胞的功能,减少炎性反应介质的释放,从而起到了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地塞米松,又叫做德沙美松,是一种抗炎、抗过敏药物,主要是作为危重疾病的急救用药以及各类炎症的治疗。同时,地塞米松与其他的糖皮质激素一样,可以降低患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4],保护细胞膜和溶酶体,一定程度的该生脑循环与供血,从而减轻脑水肿[5]。

本文研究可以看出,治疗组实施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病毒性脑炎患者,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总有效率大52%,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

综上所述,对病毒性脑炎患者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在一定程度上的联合,还能够增强抵抗力以及抗病毒的作用,减少并发症与后遗症的产生,减轻病毒对脑组织的伤害,缩短意识障碍、住院时间,提高治愈力,降低死亡率,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薇,唐英,李秀凤等.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3):132-133.

[2]张艳辉.丙种球蛋白与地塞米松联用对5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治疗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58-59.

[3]郭刚.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6):537-539.

[4]安妍,聂莹雪,赵传胜等.10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近期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40(11):1014-1017.

[5]杜滂,秦越,崔光彬等.病毒性脑炎的病理基础与MRI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4):470-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