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为传统民歌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浅谈无为传统民歌的价值

王作军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无为民歌是流传于安徽省无为县境内群众中的民歌形式。有号子、山歌、小调等类别,品种齐全,数量繁多。《无为民歌》存世近150首,其中52首入编《安徽民间音乐》,38首编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安徽卷。2008年12月4日被列入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主要探究无为民歌的文化价值,旨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

关键词:无为;传统民歌;价值

一、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是一种关系,它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方面存在着能够满足一种文化需要的客体。当一方面存在着某种具有文化需要的主题,当一定的主题发现了能够满足自己文化需要的对象,并通过某种方式占有这种对象时,就出现了文化价值的关系,文化价值市社会的产物。

(一)突出历史文化价值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民歌经历了数千的岁月,从《诗经》记载的周初至春秋时期流传在北方的民歌,看可以看出中国的民歌至少在2000多年以前就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

无为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横亘不断,世代传诵。《无为志》(嘉庆版)卷三十六“集览志三”载:“州人元夕放灯,由来已久,……相传米公知军时遗制,……”。玩灯时鼓乐振天,歌声伴随,故流传的灯歌很多。因此很多民歌生动地记载了无为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和活动,了解无为历史上人们是怎样繁衍生息,给后人提供了寻找根源的条件。通过无为民歌可以寻找历史上的无为人们是怎样的生存、生活和生产状况,因此无为民歌的探究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如《开船号子》、《打夯号子》、《筑路号子》、《南京打货北京卖》、《长工歌》、《湖东民兵真正强》、《手榴弹歌》、《军民合作打鬼子》等。

(二)突显旅游文化价值

无为地区“山环西北,水骤东南”,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山清水秀,很多地方已经发展成了旅游景区。2017年,无为县接待各类游客6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8亿元。著名景点有米公祠、新四军七师司令部旧址、西九华寺、泊山洞风景区、天井山森林公园、万年台风景区、竹丝湖、黄金塔等。除了广告媒体的宣传外,民歌对无为风景、民俗活动和重大事件也起到了很重要的宣传作用。可以让其他地区的人了解无为,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无为观光旅行,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会起到推动作用。如《四季相思》、《跑马灯》、《打花鼓》、《元宵佳节玩花灯》、《小小旱船顺地飘》、《水乡美》等。这些歌曲歌唱了无为的优美的自然风景,讲述了无为的传统民俗活动,同时也歌颂了勤劳善良的无为人民。

(三)学术研究价值

近些年中国传统音乐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的重视,从很多事件上可以看出,民歌在现在人们生活和心中的重要地位。无为民歌的挖掘、采录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首先是省文化局音工组沈仁浪和芜湖专区音工组卞立业等专家来无为,在沿江地区搜集了“长江船夫号子”、“木排号子”、“吹吹打打到婆家”等十多首无为民歌,并进行乐谱整理和文本编辑,推介出版,拉开了民歌采集的序幕。其次是县文工团1958-1959年间,由李近庸、肖剑鸣、王俊、燕昌煜等编导人员组成民间歌舞调查小组,深入农村田间地头,搜集了大量的民间歌曲和民间舞蹈,如“鱼灯”、“云灯”等,并根据这些素材编创了《社里的奶奶都不瓤》、《无为是个好地方》、《彩云舞》、《采菱船》等,并把这些节目向建国十周年献礼,参加芜湖专区和安徽省第二届音乐舞蹈汇演。《社里的奶奶都不瓤》还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特别是在1977-1980年间,由县文化馆带头组织,魏先源、奚立荣、程宏儒、汪群等一批业务骨干代表,扛着老式笨重的录音设备,再次对全县民间音乐状况深入调查,进行全面而广泛的采录整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通过多次民间采风活动,共搜集整理各类体裁和题材的无为民歌200余首,有60多首分别编入《安徽民间音乐》(1-3集)、《巢湖民歌选集》、《带露的花朵》(安徽民歌100首)、《安徽民歌200首》和国家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安徽卷》。《送晚茶》、《来年春日等哥回》由中国唱片社灌制唱片向海内外发行。尤其是以《长江船夫号子》、《木排号子》两组民歌最具特色,填补了皖江号子的空白。这些宝贵的资料为中国传统音乐爱好者、研究者、高校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二、娱乐价值

音乐不仅可以使人身心愉悦,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劳动人民的生活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劳动,农闲之时可以在一起探讨、演唱、教唱民歌,还可以增进村民之间的感情,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在节日庆典的时候,总要安排一些歌舞节目供大家欣赏和娱乐。每年一度的民歌会,无为县经常派代表参加,并取得优异成绩,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很大的调节作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特别是近代经过专业人士编创的新民歌,如《农家小唱》、《摘葡萄》、《无为美》、《共建和谐家园》、《芝城欢歌》等。

三、实用价值

民歌不仅具有娱乐价值,还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有很多的社会功能。如劳动时唱起劳动号子有利于集体协作,统一劳动动作,还可以消除疲劳。在婚丧嫁娶等重大事件上,都要用民歌来代表一种礼仪,如婚礼上演唱民歌,可以调节气氛,增加喜庆热闹的场面,祭祀活动中演唱民歌增加仪式感等。此外,在知识的传承和教育后代方面,民歌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早期的民歌靠口传心授,很多歌词、事件、风俗习惯、重大活动,都用民歌在传承和发扬。在民歌中有很多做人的道理,如勤劳致富、孝顺、团结友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孩子们通过演唱民歌,潜移默化地学会了其中的道理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并世代相传。如《水乡美》、《无为是个好地方》、《拜佛调》、《湖东民兵真正强》、《手榴弹歌》、《军民合作打鬼子》等。还有一些讽刺歌曲,批判社会不良习惯和不正之风,从而也达到了教育和教化的目的。如《赌博佬不是人》、《五骂顽固派》、《酒迷戒酒》等。

结语

无为民歌是千百年来无为人民口头创作的集锦,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为民歌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劳动的性质和内容发生了改变,很少有人再去演唱劳动号子、秧歌、山歌,这就使一部分民歌逐渐失传甚至绝迹。近些年来幸亏还有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守护者,他们经过努力,到处搜集、采风、拜访民间艺人,并把这些民歌记录下来,编辑成曲集或研究书籍,使无为民歌才逐渐被保存下来,他们继承和发扬了民歌,并经过不断加工改编,使无为民歌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绽放出独特的美丽。

参考文献

[1]无为县文化馆编《无为民歌选集》安徽文艺出版社2018.2

[2]戴朝庆崔琳编《安徽民歌200首》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1

[3]袁静芳主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10

[4]陈发仁主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安徽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2004.11

作者简介:王作军,男,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研究生,芜湖一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