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教学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美术欣赏教学之我见

胡宇慧

胡宇慧(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江苏淮安223001)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容忽略的,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课。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的美术欣赏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整体美术素质、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亦对拓展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想像力有非常大的作用。对于美术教师来说,上好美术欣赏课意义也极其重大。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欣赏课的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它向我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向课后拓展。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了解他们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让学生懂得更多道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常见的美术欣赏教学不外乎四种类型:1.解说型———由教师对美术或美术欣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进行讲解,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经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它极易使教学陷入“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模式中。2.问答型———由教师就作品或者相关的欣赏知识和原理提出问题,学生作答。3.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讨论,教师为辅仅作引导。问答型和讨论型这二者互相关联,只有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才能进行讨论,它们在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在学生回答讨论过程当中,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既全面又各有新意,使课堂取得良好效果。4.自由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动自发地欣赏美术作品,发表意见,这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它不局限于课堂,可以延伸到课外。这四种方法其实在每一堂的欣赏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根据不同的课业欣赏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教学的效果。所以,充实课堂内容,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针对手头的经典美术作品选好题材内容,尤为重要。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分别对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奇妙构思、造型寓意和联想的作品,相应调整备课、授课的侧重点,找出每件作品众多美点中的主要美点,进行通盘考虑。

美术欣赏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主导作用,学生占有主体地位,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人。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自我调整,通过积极的思维掌握知识,这就是学生的主体性。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突出中心,主题明确。2.通过设计恰当的情境,发挥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运用美观、生动的图像以及典型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是主动学习了,但他们往往凭直觉欣赏作品。因受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直觉也是会受到同样的局限。要想改变这种局限,就要让他们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也不能靠教师直接灌输,应给学生充分的课前自由预习、自由欣赏的时间,鼓励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传统的美术教学学生只能看书本上面的内容,或者教师拿着少量的图画给学生看、讲。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教师在教课前则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自己所需的美术图像及相关资料。课上给学生讲搜集来的资料,使学生更加了解画家作画时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作画风格。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图片质量高的名画,展示给学生,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总之,多搜集相关资料,能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让学生有备而“赏”。上课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读画片刻,间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再适时提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激发学生的主观感受。同时注重品味艺术魅力重要环节———情境创设,采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设置情境,使学生很快地排除外界、内心因素的干扰,自然而然地进入审美状态、审美心境,在曼妙恬静的欣赏氛围中,在专心临摹作品中体味作品总体形式结构背后的意蕴美。学生是这一欣赏的主体,必然会受到欣赏对象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将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从而到达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美术创作、美术史、美学、美术评论这四个领域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交融、渗透,多向互动的。因此,欣赏教学与绘画教学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艺术作品,学生明晰了作品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他们自身的美术实践,获得美的体验。

“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真正读懂一幅作品,需要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欣赏。越是好作品,越是要反复欣赏,才能发现其深刻的内涵、丰富的意义和高妙的意境,才能不断地丰富、提升学生乃至教师本身的认知经验。只有提高了学生对美的鉴赏力,学生才能更深切地理解艺术,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对美术产生浓厚、长久的兴趣,真正培养、锻炼出观察、审美、思维、操作等能力。这样,中学美术欣赏教学才能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