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1

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探讨

韦义忠

职业学校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联系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设施优势,创办特色专业,打造示范性专业建设。这对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学校办学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它的专业性、技能性、实践性。职业教育专业水平的高低,能反映出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办学质量和效益的优劣。因此,加强专业建设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根本途径,加强示范专业建设,注重品牌效应,是我农村职业学校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实现做实、做强、做优的战略举措之一。对于专业建设及教学,我想从几个方面跟大家探讨一下。

一、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夯实专业建设基础

要把专业做大、做强,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理论扎实、实践操作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重视专业教师的引进和选聘工作,严把新进教师的试讲关、学历关、考核关,外聘教师时,精选实践操作过硬、理论水平高、有上课经验的专业生产技术人员。为了增强教师进取意识,从调资晋级、职称评定等多方面鼓励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鼓励教师进行教科研。

二、配置先进教学设备,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础,是完成各项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训的前提条件,也是专业建设的突破口。专业实践性、操作性更决定了学校必须把专业装备建设放在专业建设的重要地位。

三、强化专业环境建设,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建设专业文化环境。良好的专业文化环境,有利于熏陶学生的专业技能形成,学生在逼真车间的场景中生活、学习、实习、有助于及早地进入角色,进入状态。学校拟订了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在此基础上制订了专业文化建设方案,全方位地、全面地建设专业文化。

四、加强专业对口的校企合作,发挥专业示范辐射作用

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于学生终身发展。我们在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岗位培训、科技开发与推广,较好地实现了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发挥了专业示范辐射作用。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各类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等岗位特征。因此,按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就成为职业教育的最高原则,即满足企业对技能性人才的需求为学校办学的原动力。市场是联系校企的纽带,是校企沟通的桥梁。随着市场经济的推动与发展,职业学校与企业需要紧密联系,相互交流,才能共同发展。

五、技能大赛成为专业建设中应该注重的大事

创新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途径的重要形式,推动了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技能大赛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工业化进程需要,展示高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与岗位特点;引导相关职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考察技能的同时注重展示选手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节能减排与成本效益意识;吸引企业参与,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按照“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相结合;高技术与高效率相结合;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形成以技能大赛为动力,通过校内比赛选拔与培训,参加全州、全省、全国技能大赛突出职业技能导向,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技能竞赛活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突出了专业技能在职业教育中的位置,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更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以此来更好的体现大赛对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的引领的作用。

打造好专业建设是一个学校与社会连接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一个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我们农村职校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专业建设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来长抓不懈,才能在市场经济建设大潮和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