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洛尔、比索洛尔联用治疗心肌缺血分析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阿替洛尔、比索洛尔联用治疗心肌缺血分析体会

赵晓慧

赵晓慧

(黑龙江省肇源县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庆166500)

【摘要】目的:研究阿替洛尔、比索洛尔联用治疗由冠心病引发的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因由冠心病引发的心肌缺血的患者20例,临床用药观察治疗,根据临床症状联合用药,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从用药原则及病情的轻重程度出发,综合药物治疗,入院前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以缓解,降低患者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患者治疗满意。结论:因临床根据病症症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药物进行施救,用药方法不尽相同,总体原则根据病情发展合理用药,控制病情恶化,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有力的保证。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缺氧;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107-01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心肌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因由冠心病引发的心肌缺血的患者20例,临床用药观察治疗,总结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因由冠心病引发的心肌缺血的患者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患者临床检查均符合用药治疗标准,20例患者中,6例患者心前区闷痛,伴有窒息感6例,夜间心悸、呼吸困难3例,疼痛向左肩、左臂、颈部、背部放射5例,临床心肌缺血时疼痛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对于心肌缺血,患者尚可耐受,休息及停止活动可缓解,严重者需就医治疗。

1.2方法

阿替洛尔、比索洛尔联用治疗由冠心病引发的心肌缺血有显著疗效,每日口服1次50~200mg,可使心率减慢,静脉注射阿替洛尔可减少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并发症以及早期病死率。比索洛尔口服用药,剂量范围为每日2.5~20mg,每日服用1次。通常为每日2.5~5mg,很少超过10mg,儿童不宜服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超过每日10mg。治疗心功能不全时,应从小剂量(每日1.25mg)开始,逐渐增加剂量,3~4个月后达到每日10mg或最大耐受量,并坚持长期服用[2]。

1.3统计分析

利用SPSS17.0软件筛选临床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资料采用均值与标准差方式表达,显示P<0.05,表示前后对比差距大,有统计意义。

2.结果

从用药原则及病情的轻重程度出发,综合药物治疗,入院前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以缓解,降低患者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经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效果满意,采用我院心内科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评估分值50分满分,低于25分表示正常,患者经治疗前由冠心病引发的心肌缺血心区疼痛评估分为35.75~4.85,治疗后由由冠心病引发的心肌缺血心区疼痛评估分20.55~2.75,治疗后患者由冠心病引发的心肌缺血心区疼痛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前后对比差距较大,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3.讨论

心肌缺血是机体流向心脏的血液减少,供养不足,导致新陈代谢失调,不能维持心脏的正常工作状态的一种症状,临床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的主要病因,最为常见。心肌缺血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为防止本病应及时就医,尽早诊查。

临床治疗心肌缺血,主要采取保守治疗,较为常用的是阿替洛尔、比索洛尔,根据药理动力学及药理作用分析,以上两种药物针对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临床有效。

阿替洛尔口服吸收快,但不完全,生物利用度为50%~60%,个体差异较小,口服后达峰时间(Tmax)为2~4小时,消除半衰期为6~9小时。药物吸收后体内分布广泛,极少量进入脑中,能透过胎盘,脐带血与母体血中浓度大致相等。主要以原形方式从尿中排出。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排泄速度明显延缓,应按肾功能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和剂量。一般在肌酐廓清除率>35ml/min时不会产生明显的蓄积现象。

阿替洛尔具有保护心脏功能,服用后,可使心率减慢,对心率加快或是高血压患者有抑制作用[3],临床心电图检查,服用后,能及时缓解或逆转缺血心脏的心电图样,同时该药还对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缩小梗死面积有疗效,采用静脉注射能够降低患者因心肌缺血引发的并发生及死亡率。

比索洛尔口服效果最佳,药物药效最高值(Tmax)1~3小时,口服后吸收完全,该药服用后百分之七十能与血浆蛋白结合,与其他药物相比无竞争性,不受血红蛋白病例变化限制,血浆中清除半衰期为10~12小时,一日一次,药效持续时间可达24小时以上,该药物与性β受体阻滞药相类似,介于亲脂性与亲水性之间,其半衰期长,药物经肝脏代谢,或由肾脏排出,单一脏器受损,无需改变剂量。较少通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副反应少,不会引起任何不可逆的脏器损害,既无毒性又无基因诱变作用。

比索洛尔对治理哦冠心病疗效确切,尤其对劳力型冠心病效果好,对改善心肌梗死的预后也有良好作用。

本组20例患者临床采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多病因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有显著疗效,经研究显示,治疗后由由冠心病引发的心肌缺血心区疼痛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意义,临床从用药原则及病情的轻重程度出发,综合药物治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20例患者经治疗全部康复出院,降低患者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临床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范围广,药物结合对多种因素引起的病症有治愈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庄雪.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医药前沿.2015,08:25-26.

[2]殷仁富,陈金明.心脏能量学-代谢与治疗.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281-284.

[3]陈雪梅.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56例.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6):31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