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联产的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1

热电联产的发展

班鹏

(山东科技大学,青岛266590)

摘要:热力设备只用来供应一种能量称为热点分产(单一能量生产),例如供热的锅炉只进行热供应,属于热电分产,此时供应的热能是从高位值的热能通过㶲贬值而来,浪费了能量。

电能和热能联合生产称为热电联产,它是一种高效能源的生产方式,例如利用在汽轮机做过功发电的低位值蒸汽进行供热生产,就可以提高电厂的经济型。

关键词:热电联产、现状、趋势

一、热电联产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十分重视热电联产,联产规模在世界占第二位,我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建设了一些区域性热电厂,绝大多数热电厂选择了抽气机组,以保证供汽供电,从1953年到1967年,共建成6MW以上供热机组容量达2950MW,占火电机组总容量的20%,其中中心电厂装机容量为2450MW,占80%以上。1976年~1980年,国民经济发展较快,热电厂建设有所增加,新投产供热机组975MW,占新增火电机组总容量的6.8%,但中心电厂的供热机组只占23%,自备热电厂增加速度较快。1981年以后,我国提出了节约和开发并重的能源政策,在节约能源上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鼓励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支持热电厂项目建设。从1981年到1988年底共安排了单机容量为3MW到300MW各种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项目213个,总装机容量达5800MW,到1988年底热电联产供热量为5114GJ,6MW及以上供热机组装机达7600MW,占火电装机总容量的10.4%。其中工业用热占85%,生活和采暖用热占15%。1981年~1997年期间,热电联产总装机容量9446MW,年节约标准煤17650kt。到2006年,我国单台6MW及以上的供热机组容量增长到80.48GW,占全国同容量火电装机容量的18%,由此看来,热电联产在我国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发展热电联产的意义

1、热电联产可以节约能源

在热电联产中,高品质的热能用来在汽轮机中做功,在汽轮机出口的低品位的热能供给给热用户,即这部分蒸汽没有冷源损失,减少了冷凝损失,因而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可以使用低品位的难燃用的劣质煤,降低煤耗,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了企业的发电成本,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2、热电联产只产生较少的环境污染

我国大气污染物大都是燃煤生成的二氧化硫和煤烟粉尘,而热电联产综合大型锅炉可以取代众多的小型锅炉,这些锅炉不仅不能燃用劣质煤、锅炉容量小、热效率、除尘效率低,而且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使其造成的环境污染更加严重,而现在广泛使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不仅效率高,还可以在炉内完成脱硫,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三、热电联产的热负荷分类及运输

热负荷按照使用的特点可以分为非季节性热负荷和季节性热负荷。非季节性热负荷是热用户对热负荷的使用在一年范围内变化不大,稳定需求,如生产热负荷、热水供应热负荷、采暖和通风热负荷。季节性热负荷是针对不同的时节需要热负荷的供应,如采暖热负荷、通风热负荷。

热电厂对大片面积热用户供热时,需使用热网,热网中的热介质一般为热水和蒸汽,相对应热网就分为汽网和水网。对不同的用户群体的需求、设备,汽网和水网选择性使用,水网的覆盖范围广,长途运输热水时热损失小,能够完全回水。

四、热电联产的发展趋势

1、推广使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流化床可以使用难燃的劣质煤种且热效率高,促进了能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淘汰小机组,增设大机组,目前我国已经淘汰了一大批小型锅炉,增设了集中式的供热机组。

3、发展热电冷三联产,由于对冷的需求也日益增高,将热电冷联合循环将会更高的提高电厂的效率,提高其经济性。

4、将已有的中低压凝汽机组改为热电联产的机组,一些凝汽机组耗煤高、热效率低,可将其改装为热电联产的机组提高其经济性。

参考文献

[1]林振娴.热电联产系统冷源领域节能及耦合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2]王永庆,张宏,苏耕,强文,黄伟钢,郭新伟.热电联产机组节能发电组合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3,v.29;No.17312:45-49.

[3]赵世飞,戈志华,陈浩,孙诗梦,杨勇平.增设无再热汽轮机热电联产系统节能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v.36;No.56223:6441-6447+6609.

[4]何斯征.国外热电联产发展政策、经验及我国发展分布式小型热电联产的前景[J].能源工程,200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