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弹性成像特征与病理的关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弹性成像特征与病理的关系分析

孙迎燕1,肖嘉懿1,杨洪艳1,李彩娟1,赵毅玲1,*

(1.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超声科,牡丹江157011)

【摘要】目的:分析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弹性成像的特征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针对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证实(病理学检查)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57例作为本次观察的对象,手术前常规对5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实施相应的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患者的病灶进行观察,分析不同弹性成像特征之间患者浸润病灶的具体情况,分析超声弹性成像特征与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弹性成像特征之间对比的病灶大小、脉管侵犯状态、淋巴结状态、Ki67与Her-2表达等指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评分与指标呈现正相关关系,与Ki67阳性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若存在硬度较高的乳腺癌现象,则病理学上预后较差,治疗难度较大。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弹性成像;特征;病理

浸润性乳腺癌主要是指癌细胞已经穿破乳腺导管或小叶腺泡的基底膜并侵入间质的一种恶性肿瘤现象,浸润性乳腺癌大部分属于腺癌[1],主要起源于乳腺实质上皮细胞,浸润性乳腺癌分为较多形态学表型,根据自身特有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可以对不同组织病理学类型进行明确。超声弹性成像属于一项新兴超声显像新技术[2],为了分析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弹性成像的特征及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我院针对收治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57例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及对比观察。

作者简介:孙迎燕,女,硕士,讲师

通讯作者:赵毅玲,女,硕士,副教授

*牡丹江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合同编号:Z2017s0027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针对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证实(病理学检查)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57例作为本次观察的对象,5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在35至81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9.10±6.14)岁;其中,浸润性筛状癌患者2例,实体乳头状癌患者4例,黏液癌患者3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4例,浸润性小叶癌患者8例,小管癌患者1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5例。

本次观察的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学检查后均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本次观察均在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

1.2方法

手术前常规对5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实施相应的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采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将探头频率设置为6.0至18MHz范围内,首先针对患者乳腺病灶实施二维超声检查,针对肿块的大小、部位、边界、形态及内部回声等进行多切面的观察,后将超声诊断的模式切换为超声弹性成像,叮嘱患者保持平稳的呼吸,操作者一手手持探头将肿块的最大切面显示出来,使得弹性成像图像的取样范围包括病灶范围,取样框应包括患者的部分胸肌组织、病灶周边5mm及乳腺的皮下脂肪组织等,实施观察超声弹性成像图与二维超声图,针对病灶硬度评分进行有效判断。

1.3疗效判定

观察对比不同弹性成像特征之间对比的病灶大小、脉管侵犯状态、淋巴结状态、Ki67与Her-2表达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弹性图像评分:4分及以上为恶性病变,3分及以下为良性病变,总分1-5分[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病灶大小、脉管侵犯状态、淋巴结状态、Ki67与Her-2表达等指标为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弹性成像特征之间对比的病灶大小、脉管侵犯状态、淋巴结状态、Ki67与Her-2表达等指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具体数据如下:

评分在5分的患者病灶大小≤1cm的6例,1-2cm之间的13例,>2cm的7例;存在脉管侵犯状态的患者11例,无15例;淋巴结转移患者14例,无转移患者8例;Ki67阳性患者16例,阴性患者5例;Her-2阳性患者8例,阴性13例。

评分4分的患者病灶大小≤1cm的5例,1-2cm之间的9例,>2cm的6例;存在脉管侵犯状态的患者0例,无20例;淋巴结转移患者2例,无转移患者15例;Ki67阳性患者10例,阴性患者9例;Her-2阳性患者4例,阴性16例。

评分3分的患者病灶大小≤1cm的1例,1-2cm之间的1例,>2cm的9例;存在脉管侵犯状态的患者0例,无11例;淋巴结转移患者1例,无转移患者17例;Ki67阳性患者8例,阴性患者9例;Her-2阳性患者3例,阴性13例。

3讨论

超声弹性成像主要针对乳腺组织病灶的软硬度不同进行设定,属于临床中一种新型的生物组织成像模式,成像的基本原理为对机体组织施加动态或准静态的压力,组织会产生一个回应,硬的组织形变在相同应力下较小,软组织形变在相同应力下较大,后使用相关的图像处理技术准确计算出组织应变大小,重构组织的弹性模量。

经检查及对比分析后得出,超声弹性成像评分越高与病灶大小不存在相关性,说明超声弹性成像图像针对较小的乳腺癌能表现出较高的硬度,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脉管侵犯主要是指肿瘤周围间质的淋巴管内或血管内存在癌栓[4],说明肿瘤的预后较差;Ki67属于细胞增殖期的核抗原,属于细胞增殖的指标之一,Ki67高表达表示预后较差,同样Her-2的高表达也预示着预后不良[5]。本次观察的结果数据显示,针对手术病理学确诊的5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实施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后不同弹性成像特征之间对比的病灶大小、脉管侵犯状态、淋巴结状态、Ki67与Her-2表达等指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评分与指标呈现正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针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实施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能显著提高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经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后显示评分越高患者病理学上预后越差,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与各项组织指标呈现正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姚瑶,李新华.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非哺乳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癌症进展,2016,14(7):667-670.

[2]林晶,李军,杜婷婷,等.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30(10):1505-1508.

[3]陈圆圆,李智贤,魏晏平,等.超声弹性成像对小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6):504-506.

[4]吴艳艳,彭玉兰.超声弹性成像定性诊断乳腺癌[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30(5):738-741.

[5]欧冰,罗葆明,杨海云,等.超声弹性成像图的面积比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