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战略合作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3

探讨战略合作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何鸿勇

何鸿勇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97

摘要:本文分析了战略合作关系建立的意义,继而比较了战略合作与卡特尔、战略联盟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阐述了战略合作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影响战略合作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采购战略合作中建筑物资采购的优化策略,只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且保持长期合作共赢,才能提高企业在国内及世界上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战略合作内涵影响因素物资采购

当前,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国民经济也快速发展,而市场的竞争力也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多,比如产品的交货周期缩短、产品的成本要降低、产品的质量要求较高、服务质量要改进等。从目前来看,单个企业若只依靠自身的资源进行调整是很难赶上市场变化速度的,因此应该逐渐转型为合作性企业,这样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度。企业只有通过建立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战略合作关系,并且保持长期的合作共赢关系,才能最大化实现高质量、低成本、高柔性的目标。这就相应的要求我们必须了解战略合作的基本内涵与主要影响因素,方能更好的构建战略合作关系并稳固发展,以使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本文最后主要以建筑物资的采购为主线,对战略合作进一步进行了探索与解析。

一、战略合作的内涵

(一)采购战略

采购战略指的是相关采购部门在现代化的采购理念支配下,为了实现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通过分析相应的供应环境,从而对采购管理工作制定的一个长远的谋划与策略。其中,采购战略目标是每一个采购管理部门在经营管理活动的时候务必达到的具体指标。在确定采购战略目标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标杆法,也叫做基准管理,大意就是将把那些出类拔萃的企业作为测定企业的基准或标杆,将它们列为学习对象,从而提升自己。利用标杆法进行采购战略实施,相关的采购人员能够通过与优秀企业的对比,找出自身企业的不足,从而改进自身的问题与缺陷,实现采购战略的提升。

(二)战略合作

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指的是合作的各方建立在一种资源共享、相互信任、优势互补基础上的合作关系。战略合作的基础是收益的共享,而收益的最大化则决定了企业合作方式的选择。从目前来看,战略合作与传统的卡特尔,以及当前的战略联盟等概念之间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同它们相比战略合作属于一种更为广泛的企业合作模式,它是各个企业之间相互竞争,有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方式与选择。本文在此对战略合作与卡特尔、战略联盟进行了如下的对比:

1、战略合作与卡特尔之间的对比

卡特尔是少数资本雄厚的寡头为了操纵市场价格谋取利益而缔结起来的一种组织形式,主要表现了企业之间的合作态度,它们之间除了竞争,还能通过各自的优势进行互补,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联合,从而实现共同价值的最大化。虽然卡特尔提高了企业之间的整体竞争力,实现了企业之间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但是它却降低了整个企业市场的运行效率。卡特尔主要是同一行业之间为了抑制竞争,同时保障企业的现有利益,而少数寡头对市场进行垄断(从最初的垄断变成了完全垄断)。它们的利益来源主要是操控市场价格,从而对消费者与生产商的利益进行了再分配,这便影响了市场的效率。而战略合作主要将目标集中在了新的市场、行业、产品上,通过重组企业在各个方面的资源,形成一种强势的协同合作关系,并为消费者与生产者都创造了更为丰富的价值与利益。此外,战略合作还能有效提高市场效率、推进市场的进步发展,从而促使企业利益长期稳定发展。

2、战略合作与战略联盟之间的对比

战略联盟指的是两个或多个拥有同等经济实力的企业之间,为了实现共同的市场、经济效益等战略目标,从而利用各种契约结成的以风险共担、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为目标的松散型网络组织。战略合作与战略联盟之间有很多的相似点,比如在合作方式上,两者都包含了契约、协议、股权等;在合作范围上,二者之间都有广阔的范围,包括了企业、大学、研究所以及某些政府部门等;在组织结构上,二者皆为松散型组织,建立起来的体系都不是独立的实体;此外,二者都是自发的非强制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并积极利用外部经济资源,对企业的未来进行了长远的规划。两者存在的不同在于:1)范围与层面都不相同,战略联盟一般被看做了企业间建立起来的一种非一体化与非纯粹化的合作关系;2)交易成本不同,战略联盟是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新型制度,战略合作则是为了实现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关系或准则。

二、战略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

前文分析了战略合作的内涵,从而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战略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战略合作各方的信用

战略合作合作至少涉及两个单位或公司,为了实现大家的共同目标以及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一般则要求相关单位或公司务必做好关键步骤:信守承诺。假使合作任何一方失信了,那么就很难使长期合作的伙伴继续合作下去,同时还会对彼此之间的战略合作产生一定的怀疑。从目前来看,为了保证长期战略合作的关系,一般都会选择牺牲短期利益来换取企业的整体利益。

(二)战略合作各方的信任

战略合作各方都应相互信任,而信任指的是合作的各方在没有任何约束机制的管理监督下,在作出每个决策之前都会兼顾其他方案带来的影响。战略合作的各企业可以通过节约交易与监督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方式,达到消费者的需求,促使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好的从操作层面转换到战略层面上,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固发展,达到预期的合作目的。

(三)战略合作各方的依赖

战略合作的各方的依赖程度主要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与消费者的需求多样性所决定,也就是说企业为了降低交易成本、获取更高的效益,会寻求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同时也会渐渐形成彼此之间的依赖。企业间的相互依赖是双向的,能够互相传递与影响,因此在不同的战略合作时期与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依赖程度与内容。一般而言,战略合作对各方的依赖越强,则越容易建立长期的稳定合作关系,也更容易提高彼此之间合作的运作效率。

(四)战略合作各方的相容性

战略合作的各方在社会上的行业地位、战略目标、运行管理以及公司的名声等都不相同,如果战略合作形成后这些方面无法很好的相容,则会对战略合作的建立与稳固产生消极的影响。总的来说,这些方面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就实现有机的相容,因此就意味着企业在战略合作初期一定会出现各种矛盾与冲突。战略合作的各方之间相容性越高,则彼此间的冲突就越少,反之相容性越低则冲突就越多。有效控制战略合作各方的组织相容性是当前企业战略合作实现良好发展的一个必要前提。

(五)战略合作各方的冲突

如前所述,当战略合作的各方之间无法很好的相容,就会出现冲突。在这里,战略合作各方的冲突指的是战略合作中的任何一方在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等方面阻碍战略合作目标的实现,从而影响了战略合作企业间的整体经济发展。企业战略合作若出现了冲突,其程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了战略合作关系的好坏。企业之间若冲突不断,矛盾重重,而关系也比较紧张,这就使得战略合作团队的建立与发展受到了阻碍。

三、采购战略合作中建筑物资采购的优化策略

如图1所示,为某政府物资采购流程图,可见程序十分复杂,因此,物资采购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物资采购工作如何在战略合作中有机开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优化策略进行讨论与分析:

图1某政府物资采购流程图

(一)掌握建材的价格变化

当前,我国属于市场经济社会,材料价格变化灵活多变,而市场的竞争主要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因此其核心就是价格。在进行建筑选材的时候,应该从材料的成本与运费等方面综合考虑。相关采购工作人员应该随时掌握建材的价格变化规律,切勿盲目采购,应综合各种条件,科学有序进行建材的采购。

(二)建材量应有效控制,做好相关的预算

应该加强物资计划管理,提前做好相关的资金预算,使得物资采购的时候更加准确、科学。当一切预算完毕,应该有效控制建材量,这个量的控制原则应该是尽量控制在工程建设需要的范围内,杜绝铺张浪费,但也不能过于节约从而降低了工程质量。在预算与建材量的控制上,都应该严把关口,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促使计划采购能够科学规范,数量也能准确把握,从而避免材料的大量浪费,减少企业项目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严把材质关,不合格材料坚决不入场

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认识材料选购及审查的重要性,因为材质关系着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在我国社会经济条件下,物资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而物资资源也比较丰富,但是供应商有着资质优劣、材质好坏之分,故而产品往往参差不齐。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擦亮眼睛,严把材质关,对于采购进场的材料,要仔细检查核对,若发现了有不合格的产品,应坚决不让入场。

(四)加强材料采购团队的管理,优化采购工作

建筑物资采购涉及面比较广,包括了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知识管理、市场管理等方面。建筑物资采购要求相关物资管理人员必须懂产品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还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这样才能优化采购工作。因此,只有选拔高素质、管理技术强的人从事建筑物资采购工作,才能更好的将采购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实现企业采购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战略合作各方的信用、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与依赖程度,组织相容性和冲突以及高层管理者愿景的一致性都是战略合作关系建立和稳固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若结合越紧密,则能促使战略合作关系稳定持久。但是这些重要因素作为战略合作关系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只须具备其中若干项关键因素,就可以推动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稳固发展。新的战略合作关系已成为趋势,在更紧密的共同利益联系下,企业间协同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才是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孙茜.建筑公司物资采购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

[2]陈钊.建筑企业物资管理的研究[D].中山大学,2009.

[3]王秋红,姜鸿雁,兰良传等.让采购成本再降1%——中铁二十三局四公司物资设备管理经验谈[J].建筑,2011,(6):40-41,43.

[4]杨春艳.项目物资采购成本管理研究[J].工程与建设,2010,24(5):702-704.

[5]沈晓敏.浅谈如何优化建筑企业物资采购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251-251.

[6]秦彩霞,张华楠.建筑工程物资采购的成本控制与经营管理[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1,21(3):98-100,86.

[7]刘军.强化建筑物资材料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J].中国科技纵横,2011,(2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