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B超影像与中医证型关系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B超影像与中医证型关系的探讨

朱雪锋

慈利县零阳镇卫生院427200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B超影像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B超检查,观察病理情况下B超影像中子宫的形态特点,并按照中医辩证分型方法对患者进行辩证分型,分析B超影像图形与中医辩证分型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中医辩证分型为寒凝血瘀型的患者,B超影像观测下的病变部位多位于卵巢,高于气虚血淤型和气滞血淤型(P<0.05);中医证型为气滞血淤型的患者,B超影像显示病变部位多位于子宫直肠凹陷处,高于气虚血淤型和寒凝血淤型(p<0.05);中医证型为气虚血淤型的患者,B超影像显示病变部位多位于子宫腺肌内膜内(P<0.05)。结论:B超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检查结果可为中医的辩证分型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B超影像;中医证型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是指腺体和间质组织等具备肾脏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肌层和子宫腔被覆盖内膜以外的组织中。中医领域目前还未对子宫内膜异位有明确的命名和定义,但既往有研究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通过B超等影像学检查来判断中医的辩证分型,为了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B超影像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本文选取了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28—55岁,平均年龄(36.8±2.4)岁,病程2个月—18年,平均病程(5.5±3.8)年,所有患者均接受B超影像检查,80例患者中中医辩证分型为寒凝血瘀型的有29例,气滞血瘀型的有34例,气虚血淤型17例。所有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辩证标准

研究中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辩证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将所有患者分为3型:(1)气滞血瘀型:经前1到2日或行经期时患者腹部双侧胀痛,累及直到大腿内侧或腰骶部,经量发生变化,减少或增多均有可能,腋下和乳房或有胀痛感,舌颜色呈紫暗色,苔薄,偶见不同程度的瘀斑,部分有不孕的情况出现,脉弦。(2)寒凝血瘀型:行经期前或者行经期间下腹部出现疼痛感,腹部有冷感,经期不畅,经血颜色异常,呈现暗黑色或者出现少量血块,经期也会变长,部分有不孕的情况出现,舌质颜色暗淡,,苔薄白,脉紧、迟。(3)气虚血淤型:行经期或者行经期之后下腹部会出现疼痛感,腰膝部无力疲软,经量变小,经血颜色异常,行经期淋漓难尽。色质淡,舌质暗淡,齿痕明显,舌苔薄,脉沉、]。

1.3B超影像诊断标准

(1)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部位):子宫的大小和形态均没有异常,但在卵巢内单侧和双侧发现囊肿,囊肿形状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囊壁可见不同程度的增厚,囊内出现回声,囊内回声与囊液粘稠性质有关。囊内有出血机化物或粘连条束时囊内回声表现为强回声,囊肿直径范围为50~100mm,并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2]。

(2)子宫内膜异位症(直肠陷窝部位):子宫的大小和形态均没有异常,子宫直肠陷窝内部回声正常均匀,但在子宫后端可见多个或单个的结节,或出现非规则的液性暗区,液性暗区的直径低于50mm,液性暗区粘连于宫体及其周围的组织,包膜有缺陷,边缘不清晰难以观察清楚,并在暗区内可见散在分布的斑点样低回声,子宫直肠凹陷也消失不清晰,凹陷变浅[3]。

(3)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内膜内):B超影像下可见子宫直径变大,子宫轮廓不规则,子宫肌层呈现不均匀的回声,可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散在性的增厚,或有子宫直肠和卵巢出现腺凹异位[4]。

1.4检查方法:

使用超声诊断仪,扫描全部患者,超声诊断仪选用SIEMENS机器[5],将探头频率设置为3.5HZ。进行超声检查前,使患者为膀胱充盈状态,嘱患者呈仰卧位后开始进行腹部的探查,,以此探查患者子宫的长径、横径和前后的直径,并对双侧卵巢的直径进行测定,最后重复探查子宫后端和左右两侧的情况,同时注意观察卵巢和子宫的异常情况[6]。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表示。

2结果

中医辩证分型为寒凝血瘀型的患者,B超影像观测下的病变部位多位于卵巢,高于气虚血淤型和气滞血淤型(P<0.05);中医证型为气滞血淤型的患者,B超影像显示病变部位多位于子宫直肠凹陷处,高于气虚血淤型和寒凝血淤型(p<0.05);中医证型为气虚血淤型的患者,B超影像显示病变部位多位于子宫腺肌内膜内(P<0.05)。见表1.

注:与寒凝血瘀型、气虚血淤型相比,1p<0.05;与气滞血瘀型、气虚血淤型相比,2p<0.05;与气滞血瘀型、寒凝血淤型相比,3p<0.05。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指子宫内膜由于异常病变生长在了子宫内膜以外,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临床上尚未得出定论。近年来,我国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不断的上升,不仅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甚至会造成患者不孕情况的发生,剥夺了许多女性做母亲的权利,严重威胁着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上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主要的症状包括腹痛、不孕、月经不调、渐进性痛经等,局部病理表现的特征为结节和囊肿等。中医学科中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描述与临床上不同,患者多以主诉舌象和脉象来就诊,中医根据症状的不同做出相应的中医证象分型,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具体症状,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的具体部位、囊肿和结节的大小和波及的范围,或者囊肿结节与周围组织粘连的情况,中医在判断以上这些情况时均无法获得准确信息,无法对病情做到详细准确的了解和认知。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中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将B超应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中的研究不断的开展,已经获得了很大的进展。B超影像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清晰的显示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具体病变的部位和疾病的性质,对于鉴别不同证型的子宫内膜疾病有着极大的帮助。B超影像技术还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并且检查结果准确,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B超影像与中医证型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可以精确的为中医证型提供影像依据,对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有着及其重要的价值,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明.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证型与实时B超影像指标关系的探讨[J].中医杂志,2002,43(11):841-842.

[2]刘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证型与B超影像指标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3):143-145.

[3]熊亚,熊广,张楚惠等.B超检查对妇科急腹症诊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5):133-134.

[4]范志明,邵学清,赵丽萍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B超影像与中医证型关系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5):172,175.

[5]韩秋花.子宫腺肌病B超声像图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6,35(8):1057.

[6]阮玲.B超在妇科急腹症中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6):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