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记者的出现、发展及原因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网络新闻记者的出现、发展及原因探析

柳丹妮杨凯

柳丹妮杨凯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2

摘要:20世纪最后十年,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网络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每一处角落。本文以网络新闻记者为研究对象,对网络新闻记者的出现、发展作了梳理,并对其原因重点做了浅析。

关键词:网络新闻记者发展原因

一、网络新闻记者的出现及发展

90年代以前,英特网的使用仅仅是限于研究和学术领域,新闻界始终是传统媒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络,从1994年到2011年,互联网在中国走过了十七年的发展历程。这十七年,是互联网在中国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十七年,截止2010年一季度互联网网民总数达到4.16亿人,网络新闻用户达到1.34亿人,并且每天仍在以5万人的速度急剧增长。与此同时,互联网业务像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互联网不仅为人们拓展出一个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相互沟通的广阔空间,还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交往方式,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伴随着互联网事业的迅猛发展,新兴的“第四媒体”——网络新闻迅速崛起,引发了新闻传播领域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随着竞争的需要、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传播被人们深入的认识,网络新闻应运而生,网络记者也随之不断成长、发展。对网络新闻记者的发展史分析,笔者从网络新闻记者所做的工作入手分析:

1.复制粘帖新闻时期

英特网的出现引发了新闻界深入的改革,随着因特网的优势慢慢显现,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及通讯社等传统新闻媒体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纷纷开始进军网络传播领域,与网络“联姻”,出现电子报纸、电子杂志等等新的形态。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的《圣何塞信使报》是世界上第一家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报纸,虽然,该份报纸只是简单地将纸质报纸的内容照搬上网络,但是,这开创了网络报纸的新纪元,从此开始了网络新闻的历史。

中国网络新闻的开始的标志事件则是1995年《神州学人》杂志和《中国贸易报》先后开办电子版,自此以后,众多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出版社等演绎了一波又一波、眼花缭乱的网络媒体时代。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网站(www.radioguongdong.com)和1996年12月中央电视台建立网站(www.cctv.com)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传播领域迈出了第一步。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更是早在1995年4月就登上了网络快车(www.chinanews.com)。媒体网络逐渐开始发展壮大。网络新闻记者也就应运而生了。

3.粘帖与编辑新闻时期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闻媒体消费群体的偏好改变,网络报纸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逐渐在内容上与其印刷版有了区别,网络新闻的负责任开始自觉地利用网络传播的特点来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取舍。《今日美国》(USAToday)的有关负责人介绍,它的网络版上有80%左右的内容是其母报没有的,同样,31%的美国上网的报纸与杂志,其网络版的内容中有半数以仁是原印刷版所没有的。与母报或原印刷版不同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网络读者对象的特点,利用网络技术开设新的服务项目。形式方面,网络传播的特点开始被网络报纸的设计所关注。如开始关注并追求新闻的时效性;超链接的建立,网络新闻技术人员开始建立相关数据库,根据读者的需要对所关注的一些关键字或背景建立超链接;增加了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这样,由于网上内容增多,工作量的加大、技术相对专业化,这就要求网络新闻记者必须具备新闻专业知识和网络技术,重要的是要了解网络媒体的特性,在实践中得以进一步发展。当然,任何事物都会是亦步亦趋的过程,网络的迅速发展,互相粘贴带来的新闻趋同性逐渐被重视起来,包括对音频、视频的互相粘帖。这不利一于一个网站品牌的建立,粘贴过程中新闻信息的“损耗”与“失真”,也是有目共睹的。仅有“粘贴”是不够的,这也就使网络新闻必然要向其他层次发展。“编辑新闻”阶段,它包括传统的改正错别字、做标题,对新闻的真实性、权威性加以审核,对其中出现的事实性、政策性、知识性等错误加以纠正,以及提高文字的准确性、可读性,以保证新闻的质量,同时又包括技术工作的处理,以符合网络特性,便于网民阅读。

二、网络新闻记者发展的原因分析

1.竞争的需要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总是在竞争下出现。1990年以前,西方国家的传媒业垄断格局己形,国家的大众传媒事业被大型媒介集团所控制,一些中小型的媒介机构只能在夹缝中求得一丝生存的机会,苟延残喘。世界范围内,经济发达与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在对媒介资源的拥有以及对新闻舆论的控制能力上都存在着明显不平等,信息富有地区和信息贫穷地区的差距日益加大。

Internet的发展无疑是媒介发展的一次机会,八成以上的网民上网主要是为了获得信息。因而己经处于领先地位的媒体机构想继续保持它的优势,而一些处于劣势的传媒则希望Internet会把平等的机会带给它们。Internet变成了一块“新大陆”。各个媒介渠道纷纷与网络挂钩,就是为了抢占新大陆的一块地盘,扩大自己的影响,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媒体不顾一切,采取先下手为强的策略,并不管条件是否具备,商业网站也来抢,涉及新闻发布。各网站仅依靠传统的常规武器难以克敌制胜,在市场营销学中有一个术语:“差异化战略”,即各网站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要想在竞争中保持不败的地位,只有寻找绝活新招,依靠独特的创意参与到拼抢中来。这就加大了对网络新闻各个层次人才的需求,网络新闻记者的需求也就日显突出。

2.消费者群体的需要

网络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库,在为用户提供大量的信息同时,也为网络用户的信息选择上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漫无边际地搜索和浏览,长时间地接触或复的、平面化的信息,造成用户时间、金钱、精力的浪费,进而使得网络的对于其的吸引力大大下降。信息专家将这种现象形象地比喻为“信息沙漠化”。而调查显示,仍然存在着部分消费者或受众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金钱,以获得高度个人化的信息。但是这些人是比较特殊的群体,并不具有代表性。调查与经验表明,受众希望网络时代的媒介比起当前媒介耗时更少、更容易操作、价格更便宜。另外,大量的假新闻充斥网络,有害信息让受众难辨真假。这就需要有信息管理专家来进行指点和帮助,有专业人士来进行信息与知识的区分,“知识是人经过精心研究(research)和领会(haveatruegrasp)后的信息,即被深度注意、处理后的信息。”任何所提供的信息,都应该是知识导航和知识集成的角色,是加工后的而非粗放信息。内容上的深加工,如同将水库里的水加工成为果汁饮料一样,网络新闻记者顺势而出,根据受众的需求,为消费者网上信息查询和浏览提供向导,并根据用户的具体偏好,捕捉新闻热点,达到某种目的。

参考文献:

一、著作部分

[1]彭兰著.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

[2]尼葛洛庞帝著:《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年.

[3]明安香著:《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华夏出版社,1999年.

[4]桂敬一(日):《多媒体与大众传播》,新华出版社,2000年.

[5]沃纳.赛佛林等(美):《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四版),2000年.

[6]陈崇茂编著:《编辑与文字的对话》,博硕文化(台湾),1997年.

[7]顾朗麟著:《新闻标题制作一一台湾五大报一百二十六个活教材》,亚太图,1999年.

[8]张子让著:《当代新闻编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论文部分

[1]陈力丹.不成熟的网络传播【J】.新闻记者,2001(7)

[2]明子丹、傅正义、袁静.加强网络新闻传播的法规建设【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1)

[3]张一春.网络媒体与网络新闻传播【J】.新闻知识,2003(10)

[4]王蕾.网络新闻传播的理论研究【J】.新闻记者,2001(9)

[5]李军林.网络新闻失实的原因和对策【J】.当代传播,2008(2)

作者简介:

柳丹妮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杨凯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传播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