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生物课外活动模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新时期的生物课外活动模式探索

张家萍

张家萍

(河南省信阳市第五初级中学河南信阳464000)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2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模式。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过于强调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以及解题的技巧,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以及创造性地提出并解决问题的技能,因而出现了所谓的“高分低能”现象。这一现状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和日新月异的世界科技进步极不协调。新一轮生物学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不仅是学习方式的简单转变,更包含着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深意和期待。

关键词:生物课外活动探究式学习

在探究性学习中,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发现问题,主动地去获取、应用知识,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动手,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究性学习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教师、课本、教室三中心教学模式,改变传授型的教学方式,以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近年来,我在生物课外活动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上也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

创新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求异思维的能力,可以说是人人都有的。而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的基础。上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说,创新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探究,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探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创设好问题情境,以拓宽学生的探究思路。

传统的生物课外活动教学方法与一般的校内课程一样,也是传授型的。比如,教师先向学生讲解如何制作标本,然后示范。接下来学生依葫芦画瓢,模仿得最像的就是最好,学生不必动脑筋。其效果是学生思维呆板,自然少有兴奋、更无创新。

为改变这一状况,笔者在组织学生“植物叶脉标本的制作”时是这样做的:河里的一些烂叶片,捞起来用水一冲,也可制作叶脉标本,为什么?能否考虑用浸泡的方法来腐烂叶肉?浸泡的溶液有哪些?浸泡的过程要多长时间?哪些植物叶片适合用浸泡的方法来制取叶脉标本?这一下,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他们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各抒己见,兴奋异常!就浸泡溶液而言,有的说用自来水、有的说用池塘水、有的说用食醋溶液、有的说用洗衣粉溶液、有的说用碱溶液等。这些方案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二、在探究式学习中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的独特标志,探究过程往往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教师应该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同时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及特长。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教育,引导学生发展具有探究性的人格特性,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发挥特长,给学生留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和自由发展空间,塑造鲜明的探究个性。

(一)只要方法科学,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

非对即错,学习只追求一个标准答案和最高得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的一大弊端,这一弊端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也反映在教师的教学中,严重阻碍了探究性活动的开展。笔者在生物课外活动教学中,对学生们强调只要方法科学,允许答案丰富多彩。对各种问题的讨论只重视你思考问题过程中的科学性、逻辑性,不强调结果的对或错。这样,打消了不少学生怕答错问题让同伴笑话的顾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把精力放在寻找论据上,放开了“言路”。学生的思路渐渐活跃起来,敢于各抒已见,慢慢地进入了主体角色。为此,笔者在课外活动的辅导过程中,只要学生能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不完全局限于课本,就及时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励,尝试塑造学生鲜明的学习个性。

举个例子,柑桔是生活中的常见品,用柑桔皮来喷杀蚂蚁也是小孩子常玩的游戏,在辅导生物课外活动时,有位同学突发奇想:能否用大剂量的柑桔油来喷杀蟑螂?既然学生有了这样的思维,我因势利导,先讲述柑桔油致死昆虫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同学们分别用类似的植物材料如大蒜、洋葱等来喷杀蟑螂,一个个兴致勃勃,没有因为这些东西在书上找不到答案而退却。几经周折,消灭蟑螂的环保型材料诞生了。在此过程中,不仅有一次次的探究实验,还把环保型灭蟑螂液在小白鼠身上做实验(以防对人体有毒害作用),最后在家庭中试用成功。一系列的探究过程完全符合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同学们的科学意识提高了,对科学家那种严谨致学的态度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二)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手脑要并用,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大脑也要同时思考,才可能进行创造。探究性学习必须给学生提供既用脑又用手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又动脑,亲身经历问题探究的整个实践过程,从而获得研究的初步体验,加深对与生物有关的各种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体现自身价值的创新精神,并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

在生物学课外探究性活动中,笔者注意让学生既用手又用脑,在课程里安排了一些小发明、小创造等手脑并用的活动内容。同时注意引导他们做好用脑和用手之间的衔接,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个性。

笔者在生物课外活动中尝试让学生设计一顶适于野外捕捉昆虫用的帽子,要求该帽子集多种捕虫用具功能于一身,做到一帽多用。具体的设计方案由学生自定,其中有一个小组是这样设计的:普通的草帽用迷彩布装饰,外观大方,帽的上方装有捕虫网,捕虫网的柄还可当拐杖用,帽的下方连有雨衣,随时装卸,帽的边缘缝有五个带有拉链的口袋,内装放大镜、手电筒、指南针、地图、笔、笔记本、口罩和白纸等一些捕虫用的辅助用具,并取名为“无敌捕虫帽”。这样,学生通过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反复如此,体会到有时想来很容易的操作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反之,有的思考时很复杂的步骤,在实际应用熟练后,稍作调整即可到位。强调动脑又动手、动手又动脑的教学方法,其结果不但灵活了学生们的双手,还活跃了大脑细胞,给了他们开放式思维的体验,为日后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打下了基础。

以上教学模式,不但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探究性活动的魅力和乐趣,体验到思维方法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细心认真、凡事要思考的良好习惯,养成尊重科学和重视实践出真知的科学素质。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一个让学生感到无忧无虑的空间、一个可以探索、表达、分享思想的自我完善和提升的空间,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提高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才能使探究性学习这一重要课程理念传承下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