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张士昌

山东泰山普惠建工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通过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得出采用后注浆既可以满足承载力的要求,还可以缩短桩长,减少沉降,从而节省工程开支。所以在满足了这么多优势的前提下,要不断优化对土质和桩体对压浆参数的估算,从而使后注浆技术更加完善。本文就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探讨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开发与创新,后注浆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不断的拓展,在施工过程中,要熟练掌握施工要点,谨慎的分析施工条件,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合理的运用该技术。可以有效的节省建筑资金,确保工程质量,经过实践运用,充分体现了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优越性。该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的解决施工过程中的诸多难题,为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促进建筑行业稳定发展。

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是灌注桩施工中的一种辅助工艺,它主要是利用钢筋笼底部和侧面预先埋设的注浆管,在成桩后的一段时间内对桩进行高压注浆,通过浆液渗透、填充、挤压等作用与桩体周围的土体结合,从而固化桩侧泥皮和桩底沉渣,最终起到减少沉降,提高承载力的效果。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主要包括桩底后注浆、桩侧后注浆和桩底、桩侧复合式后注浆。从目前使用情况来看,桩底后注浆技术使用最为广泛。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实用性优点:第一,它可以固化桩沉渣、泥皮等,大幅度提高桩的承载力以及减少沉降量。第二,可以节省工程造价,技术经济效益特别高,尤其是对直径比较大,桩比较长的效果更加显著。采用灌注后注浆技术可以减少桩径,缩短桩长,还可以避免穿透较难穿透的地质土层,明显的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灌注桩后注浆技术适用范围特别广,几乎可以运用于各种地质土层及强、中风化岩层中。而且灌注桩后注浆预埋的内导管可以利用声波透射法对桩身的完整性进行检测,经过注浆后还可以替代强大截面钢筋,施工工艺简单易于操作,还大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实用性不足:第一,因为在施工的过程中桩基难免会受泥皮的影响而降低桩基的承受力。第二,一旦桩端出现沉渣的现象,也会影响到桩基的承受力。第三,在桩柱混凝土强度无法统一的前提下,会难以保证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承载力,最后发生分离的现象。所以在利用灌注后注浆施工技术优点的同时还要注重控制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挖掘灌注后注浆施工技术最大的潜能,使它更好的运用于建筑工程中,从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2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施工要点分析

2.1科学选择施工设备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施工过程中,在选择施工设备时,需要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施工设备,保证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可以顺利进行,充分满足灌注桩后注浆施工的实际需求,提升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整体质量。

2.2科学配置注浆浆液

由于注浆浆液的配置与建筑工程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一般情况下,材料配置的有效性以及调配比例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因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应科学地配置注浆浆液。在浆液配置过程中,要求浆液粘度低、流动性好、可注性好,保证浆液可以进入细小缝隙和粉细砂层;浆液凝固时间能够在几秒至几小时内任意调节,并能准确控制;浆液固化时体积不收缩,能牢固粘结砂石;浆液结石率高,强度大;浆液无毒、无臭,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无害,属非易燃、易爆物品。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控制浆液的成分比例具有关键的作用,材料配置的有效性,可以充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可以为后续施工工序提供重要的质量保障。在进行水泥浆液配置的过程中,水的含量应该高于水泥的含量,可以有效保证注浆过程中浆液的流动性,完成原液灌注之后就可以进行封浆,将前期的灌装原料与外部的空气隔绝,使其发生压缩现象,促进灌注桩后注浆施工的柱体捣实。

2.3选择最佳注浆时间

通常情况下,注浆时间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灌注桩后注浆施工质量。因此,应选择最佳注浆时间,一般是在灌注桩成型之后3-31天内进行注浆操作。

3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具体应用探讨

3.1注浆管制作

后注浆导管应采用钢管,且应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或焊接。压浆导管上均设有管螺纹、管箍及丝堵,每个管箍端头均有管箍堵头与之连接,使压浆管管头在进入桩孔时混凝土不能进入压浆管使之堵塞,并在压浆过程中浆液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自行脱落,使浆液能够包裹桩身。压浆导管的连接方式采用套管焊接,在进行焊接施工时应保持连续密闭,焊缝饱满均匀,不得有孔隙、砂眼。桩端后注浆导管及注浆阀数量宜根据桩径大小设置:对于直径不大于1200mm的桩,宜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置2根;对于直径大于1200mm而不大于2500mm的桩,宜对称设置3根。

3.2注浆管安装下放

在注浆管安装时,应将两根注浆管固定在钢筋笼的内圈上,注浆管的底部应高出钢筋笼的200-300mm,安装注浆管时必须保证注浆管之间的对接,确保焊缝饱满、连续、密封良好;钢筋笼起吊后入孔前旋接桩端压浆阀,钢筋笼入孔过程中插接桩侧压浆阀,空孔段压浆管应预先焊接好,与钢筋笼一次起吊入孔。钢筋笼入孔吊放过程中不得反复向下冲撞和扭动,加强保护,钢筋笼应沉放到底,不得悬吊,下笼受阻时不得撞笼、墩笼、扭笼。

3.3压水试验

压水试验是灌注桩后注浆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注浆管路和单向阀,在进行压水试验时,应清理干净周围的混凝土、泥浆和沉渣。进行压水试验主要是为了预压及疏通注浆通道,检查注浆管的可灌性与联能性,保证注浆施工的顺利进行。另外,注浆阀应能承受1MPa以上静水压力;注浆阀外部保护层应能抵抗砂石等硬质物的刮撞而不致使注浆阀受损,注浆阀应具备逆止功能。

3.4注浆施工

在注浆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注浆质量,才能够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灌注桩后注浆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实际注浆过程中,注浆总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计要求,操作人员应结合压水试验结果,结合土的类别、土的饱和度、地层岩土性状、桩的长度等因素适当调整,并通过现场试注浆最终确定。桩端注浆应对同一根桩的各注浆导管依次实施等量注浆;对于群桩注浆宜先外围、后内部。

4小结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层出不穷,对地基的承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浆环节是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对注浆技术的要求要极度的规范化。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当前的建筑施工运用中已经比较成熟,运用也非常广泛,其效果比较显著,在运用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确保注浆质量,进而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使用,同时也为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任海平.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5,36:62-63.

[2]徐进.建筑工程中超长冲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的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5,25:115.

[3]李斌.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11:74-75.

[4]赵辉.简析建筑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学,2015,07:68.

[5]张伟.房屋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5,0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