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模式探索钱秋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模式探索钱秋实

钱秋实

(大连科技学院辽宁省大连市116041)

摘要:我国电气工程近年来快速发展,为我国整体经济建设作出杰出贡献。随着供给侧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与日俱增的对专业性实操性人才的需求,更为了响应十九大与两会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号召的需求。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实际尝试,不断拓宽电气工程的专业广度;更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专业实操性人才的针对性教育,深挖专业深度与内涵,最终以增强毕业生的适应能力,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为目标,实现产学研的合理对接。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培养模式

引言

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行业的大力支持,尤其是电气工程的大力贡献。从专业定位来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而设置的,该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专业建设紧跟时代的创新

(一)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必须牢牢把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要求,遵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思想准则(二)更高层次的人才建设目标,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必须要牢牢树立起培养具有时代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知识面宽素质高,富有奋斗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待更好地满足电力行业的人才缺口。具体展开来讲,即培养一批能在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背景下,将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子与计算技术应用等能力融会贯通,且有志从事电力工程设计、自动化系统运行、开发、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优秀工程技术毕业生。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现有人才引进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对现有师资队伍发展规划进行调整、优化,紧紧围绕电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适应品牌专业发展和教学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同时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鼓励教师到企业、公司等单位挂职锻炼,积极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3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一)更新理论教学内容,随着新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世界上不断迸发,我国电力工业对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也随着发生着巨变。作为新时代下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不仅需要学生紧跟社会步伐,而且倒逼着我们教师队伍与时俱进,因此我们经过讨论与分析,取消了一部分已经不能跟上时代需要的理论教学内容,增设了如《过程控制》、《电子电路CAD》、《工程检测技术》、《DSP技术及应用》等课程,避免了陷入单一化的学科训练的窠臼。(二)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为了突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生的技能能力培养的针对性,我们更是在实践教学中加强了电子与信息、计算机科学、网络通讯三大相关领域知识的渗透融合,以期许培养出动手力与专业知识同样丰富的复合型人才。

4完善培养运行机制,推进校企的互动发展

第一,构建“双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动力机制。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中,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不仅要注重政策激励,还应该强化学校、企业之间的积极参与。一方面,校企合作应该坚持切实为企业培养未来员工的态度,加强与企业的科研合作,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强化学校对校企合作开展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定期、不定期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校企合作的有序开展。第二,建立灵活的调节机制。要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特点和专业方向制定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真正做到因地制宜,防止一刀切。第三,完善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强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把去企业实习作为奖学金、未来工作推荐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学校应该给予实习企业一定的资金注入和人才注入,真正提高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建立科研、工程项目引导的主动研究、学习机制

以“全员参与、兴趣驱动、自主研学、重在过程”为原则,按照“基础训练-自主研学-综合创新”循序渐进的工程创新能力培养规律,构建以科研和工程项目引导的主动研学机制。将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各个要素(教师、学生、资源、平台)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创新研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主动创新意识和能力,改变传统的单纯以激励机制为驱动的被动学习模式,以兴趣和激励双重驱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制作活动,包括创新实验室的开放项目、学生自己探索的创新项目、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分解出的小课题等。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工程应用能力学分,工程应用能力学分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专利发明、专业教具开发、学科竞赛、发表专业论文、科研项目、专业实践收入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教学与工程实际应用是统一的,主动发挥创造能力完成工程任务的过程是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对课程进行深入学习的过程,是掌握课程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进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开展科研、工程项目课程化、教学任务工程化的教学模式,通过政校企合作、专业公司和校外实习单位等多种渠道将真实的工程职业环境引入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会开发项目、集体讨论、陈述报告、团队合作、评估取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工程应用型电气工程人才。

6实际操作的深入探索

(一)实验课程建设,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作为一个理工偏技术类的学科,一整套优异的实验室建设必不可少,我们在过去较为完善实验室的基础之上,又改建了一系列新增理论课程相关的专业实验室,如单片机实验室、PLC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等。并且重视实验仪器与目前企业实际生产的对接,尽量挑选正在大部分电力行业中使用率高的相同或相近的实验仪器,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实现无障碍对接。在实验项目的教学中,我们摒弃了传统实验教学中枯燥的验证性实验,将经典的学科核心实验项目得以保留,更果断删除了那些可有可无的实验项目,另还积极创新开设了一些研究性实验,希望实验项目的教学在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之余,还可以通过研究性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二)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是学术步入电力行业前的必修之课,科学合理的生产实习能将学生从理论课程中培养的创新意识、工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进一步得以升华,更能优化其社会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及与人沟通能力等方面的不足。

结语

新时代科技在呈几何级的速度进步,电力工业智能化的发展倒逼着企业对优秀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将会不断深化相关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的改革研究,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并通过课堂实践的方式加以总结与提高,最后通过贯彻因人施教的育人原则,努力培养出新时代下电气工程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把教学建设作为永恒的研究主题。

参考文献:

[1]杨旸.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3):50.

[2]林春丽,周建洪,金晓晨,沈鹏.中职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17(02):23-24.

[3]李阳,刘哲,刘晓明,等.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高电气工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18):2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