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声乐艺术中的“情感”与“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论声乐艺术中的“情感”与“技巧”

张显庆

达州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在声乐艺术领域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歌唱技巧和情感的表达,两者具有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歌唱技巧是声乐艺术演唱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优秀的演唱技巧才可以产生比较优秀的作品,更好的表达音乐的内涵;而情感是声乐艺术的追求,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本文就针对声乐艺术中的情感和技巧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声乐艺术;情感;技巧;措施

歌唱旨在结合人声将作品情绪灵活生动地表现出来,用歌声渲染人们心灵最深处的感受。但是有些歌唱者和专业生歌唱时过分重视技巧的表达,认为只要相较他人技高一筹便是万能的,过分看重共鸣、咬吐字以及气息掌握,反而忽视声乐最本质的情感要求和艺术表达,还有部分人刚好反过来。古人早就说过:丝制乐器没有竹制乐器好,竹制乐器没有人类表达出的好,足以看出古人对声乐艺术的重视与喜爱程度。人类的声音厚重、华丽,温暖人心,如泣如诉,这是对思想情感的最好诠释,是再精美的乐器替代不了的。所以,声乐艺术情感表述与技巧表现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1、情感与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1.1情感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

情感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概括性地来讲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情感能够提高声乐艺术的表演质量,情感能够促进声乐艺术的审美完善,情感能够引导艺术想象的合理性。(1)情感能够提高声乐艺术的表演质量。对于声乐艺术来说,在表演中融入情感表达能够起到升华声乐作品,以及能够提高声乐表演质量的作用。对于声乐艺术的本身性质来说,它属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宣泄情感的方式。因此,声乐艺术融合情感,能够引起更多人在感情上的共鸣,能够加深人们对声乐表演的认可,也即是能够提高声乐艺术的表演质量。(2)情感能够促成声乐审美完善。对于声乐艺术的表演来说,主要就是两次审美体验的结合。也即是声乐表演者的审美体验和主体观众的审美体验,情感在声乐艺术中的充分融合,能够在表演中充分地呈现出声乐作品的艺术意境。当表演者能够充分地融合作品时,就会拥有声乐作品向契合的表演情绪,使得声乐艺术能够完美表现,从而不仅仅能够让表演者陶醉也能够让主体的观众陶醉,达到表演中两次审美体验的完美结合。(3)情感能够引导艺术想象的合理性。艺术只有融合情感才真正的拥有生命力。艺术也只有融合了想象才是完美的艺术。对于艺术来说,情感能够给艺术带来想象的材料,也能够引导艺术想象的合理性,也即是能够在艺术中融合符合人类认知的想象,使得声乐艺术在具有艺术性质的同时还能够让大众认可。

1.2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声乐艺术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声乐艺术本身的发展历程中,声乐技巧的提升和完善也似声乐艺术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标志,不仅如此,声乐技巧还是能够影响声乐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要艺术,除此之外,声乐技巧是体现声乐艺术灵魂的主要媒介和方式,是声乐艺术表演的主要手段;声乐技巧是衡量声乐人才的重要标准,也是评价声乐才能的重要标准;声乐技巧是声乐艺术作品是否能够表达出艺术价值的关键因素。另外,对于演唱者来说,声乐技巧的积累和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观众对声乐歌唱者关于声乐的感知水平以及歌唱质量的重要评判标准。

2、对声乐技巧和情感表述的处理策略

2.1声乐技巧

声乐演唱技巧是声乐教学基础课程,它是建立在审美基础上的,演唱者也只有把技巧和艺术有机融合,才会为观众献上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所谓的共鸣技巧主要指的是口腔和胸腔,通过正音练习,将嘴巴张开,并且以吐字和咬字的情况为基础,避免因为单一追求声效而产生的不清楚情况,并利用气息发声,尽可能在演唱的过程中,加大共鸣腔体的调节力度,有效控制自己的呼吸,提高音量,对音色进行美化。字正腔圆是传统声乐演唱主要遵循的指导原则,在声乐训练中,能够做到咬字清楚准确,并且在最后的字头、字腹以及字尾中进行归韵,最好做到不拖泥带水,尽可能保持母音不变的情况下,确保气流的通畅。学习者能够通过大量练声曲等来对整个音乐中的字进行掌握,提高整体的准确性。演唱姿势为演唱技巧中的基础环节,正确的姿势可以确保呼吸通畅,让气息运用与共鸣准确得当,使演唱效果达到质的飞跃。正确姿势可以确保身体不僵直。正确的姿势是两腿前后微开,目视前方,聚精会神,确保颈部与下巴放松,小腹微收,脊梁挺直,腰位平稳,重心微倾,始终保持适当姿势。此外,在咬字方面,只有真正达到声音圆润饱满、吐字清楚与发音精准,才能赋予作品生命,将作品演绎得尽善尽美。例如,《祖国,慈祥的母亲》中的字无需咬太紧,首句需要采用吟唱方式将赤子之情表达出来。歌曲高潮处音调大跳,因为咬字不可以放松,以杜绝气息不够稳定。有的时候,歌者面对高音,思维会绷紧,造成将字咬死,导致上提气息,气息流通不好,作品内在感情自然表达不出来。在对中速与深情歌曲进行演绎时,咬字不可以太紧太硬,但是字音不能拖,要用积极情绪演绎快歌。本文以为,只要把握好汉语发音特征,配合科学的发音方式,演唱的时候声音圆润饱满、极富穿透力,咬吐字清晰,才更容易打动观者的心。在对语言进行处理时,演唱不单要吐字精准,更需将歌曲的思想感情和吐字有机融合,让两者互相促进并互相影响。

2.2情感表述

生理学指出,人类由发声器官形成音乐声音的一系列过程即歌唱,它属于有机融合视觉与听觉的歌唱艺术范畴。只有具有良好文化素养与精湛演唱技巧的歌者,在经过二次创造以后,方可以为观众真正完美的演绎一首歌曲。有些人将歌唱与唱歌等同视之,但是从声乐艺术层次看这两者却有天壤之别。唱歌所有人都会,但是歌唱却并非一件易事。唱歌属于动词,通过音调抑扬顿挫发出优美的声音,但歌唱属于名词,是指歌者经非专业以及专业培训后构筑科学系统的发声训练基础上,通过气息稳定吸纳,横膈膜支撑,口腔、咽喉、鼻腔与胸腔开启,声带振动组成共鸣体,再对吐字处理和加工,最终形成动听歌唱声音与歌唱状态,并非日常交流沟通所用,只限于艺术表达与抒情。从古至今,在音乐表达中,感情一直都是演唱者重点关注的因素,只有把感情融入到音乐中,才能在音乐中找到灵感,欣赏者才能被打动。演唱者的感情是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演唱者通过乐器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和经历表达出来,其生活经验和感受可以让欣赏者感知到力量,从而使欣赏者和演唱者达到共鸣,激起欣赏者的感情,引起他们的共鸣,达到一种心灵感应。演唱者的音乐表达技巧是需要训练的,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形成专业的本领,情感的融入也是技巧表达的一种方式。如果演唱者没有经过专业的技巧训练,即使演唱得非常有激情,也不能打动欣赏者。一个优秀的演唱者不仅仅是把音乐本身的音节、速度、旋律、节奏快慢等因素表达出来,还应该在理解每个句子、每一段内容的基础之上,通过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用心去演唱每一首曲子,点亮自己的音乐梦想,激起欣赏者的共鸣,赋予音乐独特的生命活力,从而将乐曲的思想感情向听众描绘出来,使演唱者与听众之间的感情得到交流,使听众从中受到深刻的感染,得到完美的艺术享受。

3、结束语

歌唱是人们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只有声情并茂的演唱才能俘获听众的心。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技巧与情感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二者相辅相成,既不能因过分追求技巧而忽略情感的表现使作品显得苍白又不能在技巧没有成熟之际胡乱表现情感。恰如其分的情感表达赋予了歌曲灵魂,也让歌者能够通过演唱而发挥魅力、绽放光彩。当然情感与技巧的协调统一并非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歌者经过长期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加之持久的恒心、信心以及对演唱高度的敏锐度。声乐艺术道路的追求非一朝一夕之事,我相信,只要坚持,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歌者展示美的声乐演唱艺术。

参考文献

[1]黄认识.论声乐演唱中情感与技巧的辩证关系.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5.

[2]王晓棠.声乐演唱中方法与情感的统一及其解决策略.艺海,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