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试飞安全管理标准化水平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提高试飞安全管理标准化水平研究

陈文欢

(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渭南市710089)

摘要:飞行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没有安全就没有进度,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飞行安全决定着型号的生死存亡,也决定着试飞院的生存发展。近年来,试飞院科研试飞任务异常繁重,具有“急、难、险、重、散、新”的特点,飞行安全管理难度大,飞行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本文主要介绍了以标准化的方法来建设试飞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和框架结构,阐述了体系建设的主要技术难点和解决措施、创新点以及应用效果等。

关键词:试飞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风险管理

1.试飞安全体系建设的难点与解决措施

1.1规划好试飞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是前提

由于质量管理体系已运行多年,已深入人心,有相当一部分同志错误地认为有了质量体系就没有必要再建试飞安全管理体系,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此,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明确:质量管理体系和试飞安全管理体系在表面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从管理的方式、方法和理念上看,差异较大,不能互相替代:质量管理体系很大程度上处在“规章符合性”管理层面,强调胜任的员工用符合要求的设备按照规章要求去生产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试飞安全管理体系是安全管理理念的最新发展,它的许多管理理念和方式已经超越了规章符合性管理的阶段,已进入系统管理和组织管理阶段,同时,飞行试验作为一个复杂的运行系统,其安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了可预计和不可预计的,简单的遵守规章很难保证安全运行,因此,试飞安全管理体系强调:只有在符合规章的基础上,采用主动的风险管理方法,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

1.2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是关键

进行安全管理首要任务就是要识别风险源,由于试飞试验活动是一个复杂系统。包含许多系统,加之影响试飞安全的因素又很多,如何全面的系统地识别风险源就是面临的一个难题。首先要加强风险管理理论的学习,按照试验规律科学划分试飞试验的各个阶段;第二,根据具体工作流程进行过程分析,梳理危险源。风险管理过程处于试飞实施活动的过程中,不是一个独立的或特殊的过程,工作过程分析要充分说明组成系统的硬件、软件、人员、环境相互间的影响,并详细到是否识别危险源和进行风险分析;第三,也是经常使用而且有效的方法是:管理者、监查员和其他员工的简单头脑风暴会议。尽管要识别出每一个可能的危险源是不现实的,但作为安全负责人应在识别与其工作有关的重大的、可合理预见的危险源方面尽到责任。

风险分析和评价是采用传统的方法,将风险分解为有害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和该后果严重性。常用的工具是风险矩阵,确定风险等级。在确定危险等级之后,还要进行原因分析和风险管制措施的设计与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可以是增加或改变程序、增加新的监控措施,增加组织及软硬件的辅助、改进培训、增加或改装设备,调整人员或对系统所做的任何其它变化等。另外,即使采用了有效地控制措施,完全消除风险也几乎是不可能。在完成控制措施设计之后,系统投入使用之前,还须评估控制措施是否有效、是否会对系统带来新的危险源(衍生风险)等。

1.3制定体系文件编写要求是基础

在进行体系文件开发之前,应用标准化的方法,统一编制体系文件编写要求,明确体系文件编写目的、主要内容及文字、格式等要求,并附必要的模版。坚持“最好”“最实用”的原则,作业文件尽可能简单实用、选择通俗易懂的词语表达,忌用复杂、冗长的语言等,这是提高编写质量的重要举措。

2.试飞安全管理体系的创新点和实施效果

2.1将被动的事后管理转变为主动的风险管理

以前,在发生了飞行事故或事故征候以后,对飞行事故或事故征候进行调查和处理,被动的等待事故的出现,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用发生的不安全事件换取安全水平的提升;安全管理体系是在事故和事故征候发生前,通过危险源识别、风险分析等手段,来发现运行中潜在的风险,然后采取主动措施,对风险进行处理。

2.2将粗放型管理转变为数据驱动型管理

以前,安全管理多是经验式的,凭感觉、拍脑袋,没有科学的依据,属于粗放型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数据驱动的安全管理方法”,这是安全管理体系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它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共享等方法,为风险管理、出台管理措施、制定规章等提供客观的依据。

2.3将安全部门管安全转变为全员管安全

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企业中的安全部门负责管理安全,安全管理与其他部门没有太大的关系;安全管理体系是将全体员工都赋予安全的职责,既包括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还包括一线的职工,因为一线职工最贴近实际的运行,最了解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他们才是安全管理的主人。

2.4将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以前,职工认为安全工作是一项负担,可做可不做。如果上面有要求的话就走走过场,应付一下,安全管理的主动性不高;实施了安全管理体系后,职工将安全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主动去发觉、报告工作中发现的风险和问题。

2.5将人为因素管理转变为组织因素管理

以前,人们一直将人的疏忽和差错看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而且得出结论:80%的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差错造成的,人的差错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安全管理体系认为:人的差错只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后一个环节,而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人为差错背后的来自组织的原因才是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安全管理的重点是组织因素。

2.6将结果管理转变为过程管理

以前,安全状况的好坏主要看结果,如果满足安全目标,没有出现重大不安全事件就是安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是通过过程控制的方法进行安全管理,发现运行过程中的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风险,从而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

2.7将规章管理转变为绩效管理

以前,安全管理以规章的符合性管理为主,重在检查规章的遵守、落实情况。但是,遵守了所有规章也不一定能保证安全;安全管理体系是在规章符合性管理的基础上,实施绩效管理,既保证遵守规章,又特别关注实际运行的安全状况,以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健,马茂东,龚黎明.国内外安全标准现状与发展及其对构建国防工业安全标准体系的启示[J].国防技术基础,2007,14(12):16-19.

作者简介:陈文欢(1991.12—),女,陕西省渭南市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民用飞机飞行技术与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