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观察

关新红

(武威市中医院康复科甘肃武威733000)

【摘要】目的:探究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接受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后对其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80例,根据其就诊顺序的差异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术后接受连续护理干预模式。结果:实验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在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病房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首次下床走动时长、住院时长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接受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评分,缩短患者首次下床走动时长以及住院时长,效果显著。

【关键词】脊髓损伤;脊柱骨折;连续护理干预模式;术后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8-0272-02

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各种创伤也随之增多,损伤形式呈多样化,其中脊柱损伤较为严重,因此术后护理工作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1]。本文主要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接受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后对其术后康复的效果作分析,如下文。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80例,排除无家属陪护以及不符合相关手术操作的患者。选取时间为2016年6月15日—2017年6月16日,根据其就诊顺序的差异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分组,4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为一组。

实验组患者中,年龄处于32~4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37.53±3.19)岁;男女比例为30/10;其患者中,坠伤患者2例,摔伤患者3例,交通伤患者32例,其他3例。

对照组患者中,年龄处于35~46岁之间,年龄均值为(38.15±4.31)岁;男女比例为32/8;其患者中,坠伤患者2例,摔伤患者5例,交通伤患者31例,其他2例。

2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接受相关医治、护理干预。实验组与对照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判断患者其术后恢复情况,针对患者实际病情予以实施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各项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情况发生,及时予以有效处理,确保患者的就诊安全。

实验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接受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内容为:(1)术前连续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后,护理工作人员开展采集患者信息工作,完整其基本资料,充分准备术前工作。主动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将患者病情告知患者家属。给予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工作,对其手术风险进行评估,降低脊髓损伤的发生几率。(2)术中连续护理干预:核实患者身份,予以麻醉处理。依据患者的手术方法指导其正确的手术体位。护理工作人员搬送患者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患者出现二次损伤。(3)术后连续护理干预:给予患者术后进行安全护理,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休养,护理工作人员需指导患者体位,协助其翻身动作,避免压疮情况出现,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患者出现泌尿感染情况。给予患者饮食进行指导,并指导其功能训练。

1.3观察指标

对2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围术期相关指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1.4数据处理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围术期相关指标情况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护理质量评分和围术期相关指标情况均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两组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则代表实验组与对照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在护理质量评分和围术期相关指标情况两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分

实验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在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病房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3.讨论

脊柱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骨科疾病,而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常见的合并症,其医治难度大大增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2-3]。为了预防脊髓损伤情况的发生,利于患者预后,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患者病情提前康复[4]。随着护理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完善,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已应用于临床护理,其护理模式在康复医学中尤为重要[5]。在患者围术期通过对其进行连续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代偿性功能的恢复,防止功能障碍,进而使患者机体系统功能恢复正常,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效果显著[6]。本文对选取8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中的4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首次下床走动时长以及住院时长,减轻其经济负担,并且可提高护理质量水平,临床护理效果比较满意。

研究结果得出: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在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病房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首次下床走动时长、住院时长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接受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评分,提前患者下床走动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长,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于亚英.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3):2520-2521.

[2]王晓红,乔彩利,徐秋燕.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5).

[3]罗筱玮,郭乃铭,徐海涛,等.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7,39(16):2542-2544,2547.

[4]孙芬玲.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76):206-207.

[5]谭晶.脊柱骨折内固定术172例围手术期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3):164-166.

[6]陈静,张进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