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杨维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杨维田

杨维田

杨维田

〔摘要〕数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指引和诱导,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观念标新立异想象时间

新课程理念倡导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数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优化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激活埋藏在学生心底的创新意识,继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1转变教学观念

在新课改下,教师自身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在传统教学中,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令学生不敢多说、不敢质疑,这极大的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堵塞了他们回旋喷涌的创新潜力。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真心实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和谐发展,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个性、人格、尊严。在语文教学中要创造出一种让学生不受压抑的愉悦情境,为他们的创新潜能的释放提供良好的氛围。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由教育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者和指导者,学生由被动的受体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体。教师明确了自身的角色定位后,就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在参与教学中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大胆地质疑,热烈地讨论。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例如教学《认识角》,教材只借助钟面指针、扇面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角?这样让学生对角有了初步印象后,教师再通过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观察角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用不同颜色从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再分别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叉开的大小有关。然后再出示两个角一样大,一个角的边很长,另一个角的边很短,让学生猜猜哪个大,哪个小,很多学生都说边长的那个角大,通过课件演示把两个角叠在一起,学生发现两个角一样大,从而引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的概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更乐意学数学。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好奇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例如,教学“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然后提出平行四边行面积的面积是否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考虑?通过课件演示分割、拼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平行四边形至长方形的转化过程中,思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高等于长方形的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演示与讲解观察、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引导学生发散求变

发散求变就是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也使学生对学习始终感到新鲜、有趣。如,在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两个条件:男同学30人,女同学18人。让学生根据所给条件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解答。学生积极思维,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问题:①男同学是女同学的几倍?②女同学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③女同学是全班的几分之几?④男同学是全班的几分之几?⑤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几分之几?⑥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几分之几?……这样的变换使学生再度陷入问题的探索之中,而且这种求“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思维潜力的发挥起到一个创景设情的作用。

要精选例题,对学生进行灵活多变的变式训练,如采用改变叙述方式、改变数量关系、改变设问角度或因果关系、改变已知条件、改变题目类型等变式,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寻找一类题的解题规律,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许多数学题,不止一种解法。在教学中,对每一个习题,学生用一种方法解完之后,要求学生再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并鼓励学生把几种解法一并写在作业本上,教师逐一认真批改,此举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兴国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