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梗死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梗死临床分析

秦炜炜

秦炜炜(河南省兰考县中心医院河南兰考4753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梗死临床特点,提高临床上的认识。方法系统回顾分析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临床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分别为12例、5例、6例、5例、7例,总有效率为65.7%,其中恶化病例中死亡6例(多脏器功能衰竭、呼衰、脑疝分别为2例、3例、1例)。结论积极控制其高危因素,治疗其基础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与其他疾病鉴别清楚,如能够及早诊治,还是有希望降低慢阻肺合并脑梗死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梗死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219-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长期性疾病,多见于老年患者,因长期的慢性缺氧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再合并其他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很容易合并急性脑梗死再次加重病情,加上临床上重视度不够,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得不到及早治疗,造成病死率及致残率的明显增加。我科为进一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梗死的认识,对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系统回顾,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现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研究对象均符合我国最新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和脑梗死诊断标准[1],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其中男性32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82岁,中位年龄64.5岁;既往有长期吸烟病史的32例;慢阻肺病史均超过5年;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分别为7例、4例、1例。神经系统表现:偏瘫、运动性失语、浅昏迷、四肢瘫痪分别为22例、8例、3例、2例。

1.2治疗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给予吸氧、积极控制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止咳化痰、改善心肺功能等对症及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并发急性脑梗死同时增加甘露醇液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低分子肝素钠抗凝,红花针活血化瘀,吡拉西坦活化脑细胞及针灸康复辅助治疗。治疗14天。

1.3观察指标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2]进行判断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①恶化:死亡或NIHSS增加超过18%;②无变化:NIHSS减少不超过17%;③进步:NIHSS超过18%,但小于45%;④显著进步:NIHSS减少超过45%,但小于90%,病残程度1~3级;⑤临床痊愈:NIHSS减少超过90%,病残程度0级;

2结果

本组研究对象经上述积极的治疗,临床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分别为12例、5例、6例、5例、7例,总有效率为65.7%,其中恶化病例中死亡6例(多脏器功能衰竭、呼衰、脑疝分别为2例、3例、1例)。

3讨论

脑梗死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明显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心理上的负担。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脑梗死的发病率高度2%,再次加重了病情,增加病死率及致残率[3]。如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梗死,能够早期发现、及时鉴别,结合头颅CT及MRI不难诊断,但部分危重患者容易与慢阻肺原发病相混淆,容易出现漏诊、误诊而延误疾病治疗。故如何更好的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更好的避免漏诊、误诊是当前的关键所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慢阻肺患者多发于老年患者,且往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内科疾病;慢阻肺患者处于长期、慢性的缺氧状态,二氧化碳潴留,继发性红细胞增加,各种凝血因子活性增强,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小板容易聚集,血栓形成或发展;再加上急性加重期胃肠道缺血、缺氧进食少,感染导致发热,利尿药物应用等种种因素导致了有效血容量不足,血液浓缩,血液粘稠度增加。并据相关资料研究慢阻肺合并脑梗死的患者在血红蛋白、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红细胞压积等检查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患者[4]。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旦出现偏瘫、意识障碍、失语等情况发生,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认真查体,高度怀疑脑梗死的发生,同时积极行头颅CT或MRI、血气分析、电解质等相关检查,注意与其他病变(肺脑、低钠血症、中毒性脑病)相鉴别,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梗死的治疗,首先还要积极选用合理抗生素控制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畅通呼吸道,积极纠正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等对症及支持治疗,同时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可通过对抗凝血因子Xa的活性,产生溶栓作用,降低血液粘稠度,同时降低肺动脉高压,并且还能减少自由基的形成,保护神经细胞[5]。且临床上应用活血化瘀、活化脑细胞、脱水等药物,同时配合康复治疗,可增加其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梗死的总有效率仅仅为65.7%,病死率仍较高。故临床上要积极控制其高危因素,治疗其基础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与其他疾病鉴别清楚,如能够及早诊治,还是有希望降低其病死率及致残率的。

参考文献

[1]朱祖福,彭岚,王庆广,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梗死36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0-61.

[2]肖育.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凝治疗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149-150.

[3]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脑血管病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8.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呼吸杂志,2007,30(1):8-17.

[5]杨梅莉.降纤和抗凝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