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的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浅析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的途径

平瑞琼代春燕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行业越来越强调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当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主要的理论课之一,本文将结合当前的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现状,分析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道德;法律基础;政治教学

在当前的教育行业当中,越来越强调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此过程中,也加强了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旨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帮助学生提高其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完善人生价值观。在当前的高校教育当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课程,如何做好该课程的有效教学,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当中的重要任务。以下将结合相关现状,分析如何有效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效教学[1]。

一、教师要注重将自身知识与教材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提升教学实效性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不仅仅依靠教材内容知识的讲解,还需要充分的结合教师的自身的思政教育知识修养,进行有机结合,加强教学的实效性。高校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主要是讲解了思想政治修养以及法律基础知识,其中包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的多方面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政教育知识与法律知识基础,在日常生活当中注重加强自身思政知识与法律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同时加强转化教学能力。在此过程中,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立足于教材,在教学实施前吃透教材,把握教材重点,并且发现其中的教育契机。在展开教学之前,加强对于教材的摸索,努力与自身的知识搭建成完善知识结构,能够清晰有条理的展现给学生,同时方便学生能够直观有效的学习。

二、教师积极主动改变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的教学形式下,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更新。在此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课堂也应当注重转变形式,教师需要充分的重视学生的课堂主导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本身存在一定的理论性强的特点,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会稍显枯燥,由此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注重到学生的主导地位,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在讲解到一些章节时,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制作PPT等,在课堂上为其他学生讲解相关知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讲解课堂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次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自身的日常生活认知当中寻求相关的真实案例来佐证所学知识,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更加贴近的案例,加强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性[2-3]。

三、改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来促进课堂知识教学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通常来说,理论知识占据了一大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会有部分学生觉得课程知识枯燥无趣,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的现象。由此,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在日常生活当中寻求与课堂知识相关联的真实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通过这些来源于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吸引学生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知识的学习热情,并通过这些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发现涉及到的相关思政知识与法律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与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案例教学的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加强合作学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讨论,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加强学生间交流讨论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前设计好符合课堂流向的特定问题,问题要保证具有针对性,同时贴近学生生活,以引发学生的合理思考。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讨论结果。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知识的立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条理性和逻辑性的形成[4]。

(三)注重教学课堂上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提升教学效果

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也要注重多媒体工具的应用。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可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了解。例如,讲解法律知识时,可以播放《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法治类视频,使得教学更加直观有效[5]。

四、结束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与法律教育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性,需要教师寻求学生兴趣点,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且在后续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更需要结合实际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优化与调整,以保障教学方式存在有更高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肖姣平.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培养学习兴趣--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1):170-172.

[2]严楠.慕课时代背景下思政课实效性提升的路径研究——以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为例[J].科技资讯,2017,15(32):124-124.

[3]陆静,刘平.跨越知识教育与德行养成的鸿沟——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J].丝路视野,2017,8(31):21-21.

[4]赖雄麟.以旨趣促智,内化于意,外显于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如何提升有效性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78(2):119-120.

[5]杨祥冰,潘向红.思政课“专题式讲授”与“开放式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究——以闽南理工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19(4):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