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

刘红莉高琴

刘红莉高琴(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青海西宁810012)

【摘要】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之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03月入住的120例进行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按照我们制定的循序渐进的恢复方案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患者出院之后,按照此方案进行锻炼;对照组患者出院之后按照常规护理,手术之后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是否存在肩部疼痛(手术一侧)以及功能障碍。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手术之后1个月进行随访时发现:肩部疼痛患者5例,发生率为8.3%,对照组:肩部疼痛者15例,发生率为2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活动障碍者2例,对照组伴有肩关节活动障碍者5例;手术之后随访3个月,手术一侧肩部稍微疼痛患者1例,发生率为1.7%,对照组:肩部稍微疼痛者6例,发生率为1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起搏器手术之后,病人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能够降低手术之后肩部疼痛、活动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起搏器植入术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8-0211-0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长,因不同原因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的老年患者的比例也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已有的研究表明大于60岁的老年人,接受起搏器治疗的占所有安装起搏器患者的70%-80%[1-2]。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偏高的增加,加上手术那侧肢体的制动、伤口的疼痛等因素的影响,起搏器手术之后发生手术一侧肩部疼痛以及活动功能障碍的情况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的影响着患者手术之后的生活[3]。因此,手术之后患者的功能锻炼越早越受到临床医生以及患者的重视。本文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9月-2012年06月120例行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根据我们设计的锻炼方案并进行三个月的随机随访,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0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在35—82岁之间,平均68.3岁。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功能锻炼方法:观察组的60例患者手术之后按照我们制定的措施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具体方法如下:

(1)手术之后第2天:握拳运动:患者采取平卧的姿势,将上肢尽量伸直,双手尽力伸直,然后用力握紧拳头。

(2)手术之后第3天,进行外展运动:患者采取站立的体位,将双手放于身体的两侧,两上肢往两侧伸,收回然后再打开,逐渐的练到水平的位置。

(3)手术之后第4天,进行前屈运动:患者采用站立的体位,双手放于身体两侧,将两上肢尽量的往前伸。

(4)手术之后第5天,进行后伸运动:患者采取站立体位,双手放于身体的两侧,将两上肢尽量的往后伸。

(5)手术之后第6天,进行旋臂运动:患者采用站立的体位,患者的上肢自然下垂,手术一侧的上肢以肩部为轴心,用力的往前旋,再往后旋。

(6)手术之后第7天,进行攀岩运动:患者面对着墙壁,将手术一侧的上肢,手指放在墙壁上,慢慢的向上爬。

(7)手术之后第8天,进行绕头运动:患者采用站立的体位,手术一侧的上肢抬起,从同一侧的耳部,逐渐的在枕后摸向另一侧。

以上制定的功能锻炼方法,患者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天进行2~3次,每次5~15分钟。

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方法,不制定特定的功能锻炼措施。

1.3统计学方法统计方法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60例患者,手术之后1个月进行随访时发现:肩部疼痛患者5例,发生率为8.3%,对照组:肩部疼痛者15例,发生率为2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活动障碍者2例,对照组伴有肩关节活动障碍者5例;手术之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手术一侧肩部稍微疼痛患者1例,发生率为1.7%,对照组:肩部稍微疼痛者6例,发生率为1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3讨论

进行起搏器手术的患者出现手术一侧肩痛以及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往往很容易受到忽视,国内外的报道也很少有这方面的临床报道。本次研究我们分析了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发现,进行起搏器手术之后患者出现肩痛以及肩关节活动动能障碍的可能的因素包括:(1)由于行起搏器手术患者的年龄偏高,手术之前可能就存有隐匿的肩关节病患;(2)手术过程进行的不顺利,从而致使手术过程中的创伤较大、出血较多、手术时间较长。(3)手术之后由于伤口的疼痛以及患者自身存在的恐惧心理,加上手术包扎的时间延长,以及患者手术一侧肩部制动时间的增长。

本次研究我们在大量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目前来说相对简单、有效的功能锻炼措施,鼓励患者手术之后尽可能早的进行循有规律的功能锻炼,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手术之后三个月内肩部疼痛以及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的的降低,证明手术之后进行早期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方案是有效而安全的,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宿燕岗,王蔚,王敏华,等.永久起搏器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7,21(4)333--335.

[2]李众利,刘玉杰,王岩,等.肩关节疾病—病因和治疗的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6,5(4):254.

[3]曹东方.护理干预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中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0):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