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孕产妇系统管理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农村孕产妇系统管理现状分析

白冰

白冰(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木仁高勒卫生院750306)

孕产妇保健管理是指从确诊妊娠开始到产后42天之内,以母子共同为监护对象,按照各期所规定的检查项目,进行系统检查、监护和保健指导;及时发现高危,并及时转诊治疗,确保母婴安全。开展农村孕产妇保健管理,通过孕期保健做到预防为主,从而较少甚至消除有害因素对母婴的伤害,是降低农村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有利措施。

1990年基层妇幼保健既计划生育项目在我旗实施以来,我们在256个行政村进行了孕产妇系统保健的规范性管理,管理经验说明,要达到管理规定要求,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必须把管理质量提高到一个较高水平。十几年来在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帮助下,基层网络得以逐步健全、妇幼队伍得以壮大,以及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使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面加大,系统管理覆盖率从1989年基调时的7.8%上升到2003年的97.9%;新法接生率由1989年的29.21%上升到2003年的99.6%。产前检查,产后访视人均次数比1989年增加。由于开展农村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使妇幼卫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1990年全旗乡卫生院有专职妇幼人员25人,非职9人,现设有防保科,有专职妇幼保健员41人,247个行政村设有卫生室。各项妇幼卫生工作任务指标从数量和质量上有所提高。然长期以来,由于我旗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制约及交通,经济尚不发达等方面的影响。妇幼保健工作一直处于波动状态。从目前管理状况看,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发展缓慢不平衡,从整体看管理率普遍提高。但在边远山区管理率仍然很低,远低于指标数。按系统管理指标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早孕检查率偏低,部分产前检查、产后该视达不到管理要求次数。产后42天进行母子健康检查多数为来做到。到目前为止,系统管理中普遍存在表卡(册)填写不认真、不准确、不规范、缺项多,新法棱生达不到要求。住院分娩率几年来在70%左右,孕产妇死亡仍有发生,卫生院对高危妊娠的筛查管理和监护工作因缺乏必要的检查器械及适宜技术,而限制了保健质量的提高。婴儿死亡数上报仍有漏报现象,管理范围内孕产妇和围产儿仍有因无法抢救措施或处理不及时而导致死亡的事例发生。

上述现状的存在,制约了妇幼保健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保健管理质量得不到保证。存在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l、妇幼保健机构网底建设制度不健全,没有很好发挥三级职责。在加上我旗属丘陵沟壑地区,山高路远,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而且妇幼保健工作覆盖面大,人口多,周期长,给工作开展带来许多困难。乡村保健员报酬低,不能安心工作和主动上门提供保健服务。影响了保健服务质量的提高。

2、在孕产妇系统管理中,十几年来由于乡卫生院妇幼队伍不稳定,人员更换频繁,导致工作接轨性差,所以业务素质难于提高。部分妇幼保健人员不能正确填写保健册(卡)和掌握识别高危妊娠。因此,影响了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及对高危妊娠的筛查、识别和管理工作。

3、卫生院缺乏相应必备的器械设备,如开展工作的血压表、访视称等,有的乡卫生院至今无女保健员,因此影响了孕产期保健质量。

4、由于开展妇幼卫生工作经费不足,制约了工作的开展。乡卫生院房屋、设备简陋陈旧,影响了三级网中心纽带作用的发挥。

5、部分地区因为自然环境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缓慢,交通落后,文化层次低,不能接受住院分娩,也是造成新法接生率和住院分娩率低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要进一步抓好农村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质量,把系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综合措施:

l、进一步按照“内蒙古农利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方案”的标准和要求贯彻落实。按照管理方案之规定坚持分级管理,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结合本旗的实际,针对不同层次人员担负的工作任务,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补充新的知识。重点帮助业务水平低的保健人员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产科疾病的筛查、抢救应急能力,以适应工作的需要,使农村保健网优势得到进一步发展。

2、加强巩固基层保健网,只有健全和加强旗、乡、村三级保健网,发挥各级职责,才能提高农村孕产妇保健管理质量。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部门在人力、财力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倾斜,加强卫生院器械设备,改善工作条件,稳定基层妇幼队伍,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加强孕期保健及产时管理。争取就地抢救高危孕产妇,减少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有效地降低两个死亡率。

3、提高群众保健意识,利用不同形式宣传妇幼保健知识。把重点放在边远贫困山区,采取通俗易懂、举实例的方式,使广大群众掌握基本的保健知识,以提高他们自我保健和自我监护的意识,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4、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交通落后的状况,是加强农村孕产妇系统管理措施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它有利于提高新法接生,提高住院分娩,有利于高危孕产妇的转诊。

总之,要农村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落到实处,把管理质量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需要强有力的综合性措施,稳定基层稳定人员,提高业务素质,掌握适宜技术,增设医疗设备,改善工作条件,才能适应妇幼保健工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