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e16层螺旋CT在胸廓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5-15
/ 1

eche16层螺旋CT在胸廓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叶富建

叶富建(江苏省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CT室江苏泰兴225400)

【中图分类号】R81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5-0118-02

【摘要】通过探讨16层螺旋CT和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胸廓创伤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得出结论: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廓创伤诊断中,方便、快捷、准确,三维重建可以立体影像定位、定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骨折体层摄影术螺旋CT三维成像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建筑工地高空坠落等诸多意外伤害致胸部创伤时有发生。过去胸廓创伤骨折诊断主要依赖胸部X线平片、CR和DR片,其在胸部创伤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较多漏诊、误诊现象。在多层螺旋CT投入临床应用后,其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在胸部创伤中检查中显现出巨大优势。现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5例胸部创伤胸廓骨骨折的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

搜集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共45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12~69岁。均为车祸摔伤、高空坠落、纠纷打架等急诊入院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伤处挫伤、血肿、压痛、骨擦感及反常活动,伴有胸痛、胸闷,呼吸时症状加重。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者可见其随呼吸胸廓变形,又称为“连枷胸”。

2检查方法

检查采用SiemensSomatomEmotion16CT。扫描范围:扫描线包括整个骨性胸廓和肩关节。扫描层厚5mm,间距5mm,矩阵512×512,扫描角度0°,螺距1。扫描时间约15s。肺窗、纵膈窗、骨窗三种算法重建获得原始图像,待扫描完成后将原始数据重建至层厚1.5mm,卷积核采用B20s平滑,重建增量为0.8mm,传至三维后处理工作站,由计算机软件完成后处理制作即获得MPR、MIP、VRT等多种模式的二维、三维图像。

3结果

3.1肋骨骨折肋骨骨折42例。其中左侧肋骨单发4例,两根肋骨以上14例,伴有肋弓骨折2例,右侧肋骨单发6例,多发18例。CT表现为肋骨骨皮质不全断裂或完全断裂,部分折端表现为分离、错位等征象。骨折临近胸膜或软组织肿胀、积气。VRT全胸廓三维重建,骨折线在多方位、角度旋转下,且剪切遮挡影像,均可清晰显示,并能准确定位肋骨骨折的位置和数目。

3.2锁骨骨折锁骨骨折19例,16例为单侧性,3例为双侧性骨折,双侧骨折可合并胸骨骨折。锁骨骨折多为斜形骨折,易上下错位。VRT三维重建效果良好。

3.3肩胛骨骨折本组肩胛骨骨折18例,多为粉碎性,VRT三维重建可清楚呈现骨片分离移位情况。肩胛骨骨折多合并同侧高位肋骨骨折,一般不累及同侧肩关节,关节盂一般与肱骨头保持正常关节关系。利用后处理裁剪、切割技术,可将肩胛骨单独分离出来,多方位显示,能较客观地反映骨折情况,便于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3.4胸骨骨折胸骨骨折相对较少见,通常由暴力直接作用所致。本组有3例,骨折多位于胸骨体部,骨折线为横断或斜形,可有轻度前后分离改变,其中有2例合并双侧锁骨骨折。

3.5胸椎骨折本组10例胸椎骨折,其中单纯椎体骨折5例,椎体并横突骨折2例,单纯棘突骨折1例,单纯横突骨折2例,横突骨折多移位分离明显。单纯胸椎体骨折多表现为压缩性,椎体体积缩小,骨皮质不连续,密度升高。爆裂型表现为骨折块分离,疝入椎管者表现为椎管骨性狭窄,椎体滑脱者伴有椎管内硬膜囊挤压伤,VRT三维重建利用剪切技术单独显示胸椎,定位骨折部位,放大、旋转显示骨折移位情况。

4讨论

4.1多层螺旋CT投入临床使用后,由于其扫描速度快,扫描时间短,使患者检查时痛苦减少,容易配合,图像具有高清晰度和连续性;又增加了冠、矢状位观察,VRT可以旋转任意角度、任意方向显示骨折的情况,使胸部创伤的诊断阳性率明显提高。

4.2肋骨周围有丰富的肌肉附着,受伤时牵拉力的失衡可导致折断的肋骨两端呈错位或分离。对于明显有分离或碎骨块者,宜采取VRT重建效果好。对于分离、移位不明显或不完全骨折者多宜采取锐利卷积核薄层重建。本组骨折诊断以MPR图像为标准,缺点是立体感差,辅以MIP重建对显示有帮助。

4.3对于胸廓其他不规则骨骨折,锁骨、肩胛骨骨折较易诊断,但需采取多方位显示。胸骨、胸椎骨折MPR冠、矢状位能清晰显示,VRT重建可以在剪切其他骨性结构的基础上多方位、立体显示,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16层螺旋CT利用其扫描速度快,高分辨率、强大的后处理三维成像功能,提高了急诊胸廓创伤中胸廓骨骨折显示率和诊断准确性,三维成像能明确胸廓骨是否断裂骨折,并定位、定量,尽可能地避免误诊和漏诊,又能为医生描述骨折情况,立体、客观地显示骨折为科学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另外胸廓骨骨折的明确诊断在法医学和伤残鉴定的意义也非常突出。

参考文献

[1]陈孝平,石应康,邱贵兴.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46.

[2]李松柏,徐克.多层螺旋CT临床实践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