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收结合,上好体育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1

放收结合,上好体育课

龚元琼

荆州技师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摘要: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体育锻炼与学生的学习可以说是紧密相连的。因此,上好体育课,锻炼好身体,也就为学生学习和就业打下好良好的基础。在过去的体育课程中,教师和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居于绝对控制和支配地位,如何营造这个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上好体育课呢?本文从放与收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设计,阐述了上好体育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体育锻炼;放收原则

一、放收的原则

所谓放,就是在体育课准备活动时放学生自由打球、跳绳、自然跑、做游戏或对特轻的器械进行练习等。而收则是在集中时进行这些活动,并在活动中达到所要求的训练效果。

但放收不是随意的,它首先是建立在教学计划的范围内的。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师能从学习上把握教材及选用和开发教材。此计划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的教学计划,即水平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这些教学计划能较好地适应课程标准及其目标体系的贯彻。其次是根据上课时的环境,如天气、训练场地、训练内容等,采用自主选项的方式教学法,把自主选项分为限制性和完全性,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有时,可将其中一项作为准备活动的内容,有时也可将几项结合进行,这样做到有收有放,有多有少,单项与多项结合,利于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

二、放的方法

放基本是在基础训练部分采用的原则。其方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点锻炼

选择技术性不是很强的,并已被学生基本掌握有若干个练习项目和动作,设连续方便的地点为“点”,进行随意练习,达到训练前的热身效应。这个环节一般用于对上节课训练的技能技巧进行复习和巩固,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纠正和指导。

另外,中职学校的学生,个体上存在各种差异(如年龄、体质、健康状况等),准备阶段时,应根据这些差异进行分组,安排各组进行相应的训练(包括训练内容、体能、强度、时间等方面)。采有激励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效。同时对他们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等非言语性动作奖励将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中职生多争强好胜,一听说进行比赛就跃跃欲试,所以可以运用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克服“教师示范、讲解”的单一模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录像、光盘等音像资料,加强直观感觉,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练习中,放开手脚,提倡好帮差活动,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落到实处。另外,借助游戏的形式,把一些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寓练于趣”,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做下肢力量素质练习时,可以搞多人都能参加的立定跳远接力和用单双脚跳前进的划龙舟等。

3.采用培养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下体育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

在教学中展示任何一种器械,教师都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发挥其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玩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来。

但在活动中教师应留意观察谁想的花样多,与别人不一样,然后请这些同学示范,其他同学模仿学习,最后教师将学生们想到的动作综合成游戏。

三、收的方法

1.及时纠正

通过放,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训练的主动性。通过放,及时发现学生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或是错误的方法。再集中用生动的讲解、形象的示范吸引学往,使他们对练习的内容和方法建立明确的概念和深刻的印象,并及时纠正练习技能技巧中的倾向性错误动作,并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

对基础差达不到训练要求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课上的内容及布置的课外进行督促和检查。

2.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体育课后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难度与学习后的信息反馈,对掌握难易程度有所知道,体育教师要对学生的性别、年龄、年级、体能状况、动作掌握情况有进一步了解,通过掌握学生情况后,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调整学生的心理、生理等指标,动作的难易程度,关心学生的健康,关心学生的课堂表现,关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结束语:放与收的比例应灵活多变,从宏观上看,全学年的体育课以放的课型为主,锻炼时间应比教学时间多,即放的比例大于收的比例。从微观上看,以锻炼为主的课,放的比例大,以教学为主的课,收的比例大,综合课,放与收结合最多,但以放为主。当然,比例的结合不是固定的,因教法与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落实放与收,是实行课改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郭建平.体育拓展运动的内容与分类[J].湘南学院学报,2005.10.

[2]李明.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育中的运用[J].科技文汇,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