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例临床血浆输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1

300例临床血浆输注分析

龙安秀潘宇先

龙安秀潘宇先

【摘要】临床血浆输入是治疗大剂量输血病人的重要手段,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本研究选取对2009年11月-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300例接受FFp输注的住院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出科学用血的规程方法,为临床输血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临床输血;血浆输注;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187-02

血浆是全血的液体部分,占体重的4%-5%。其中含水90%-92%,血浆中主要有机物是白蛋白、球蛋白、凝血因子等,主要无机物是钾、钠、氯、钙、镁、碳酸氢根离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输、防御功能、维持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体温调节、凝血和抗凝血。血浆输注主要用于凝血因子缺乏如:肝脏疾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双香豆素抗凝治疗过量、接受大剂量输血病人凝血因子损失、烧伤及其它疾病的血浆置换等。

为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有效利用血资源,降低输血风险。为对本院临床医生用血规范性进行评估。现对本院2009年11月-2011年5月就诊的300例血浆(FFp)输注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卫生部2000年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09年11月-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300例接受FFp输注的住院病例,依据临床医生在病历上记录的每一次输血指证的规范性进行评估。血液及血液制品均来源于中心血站,FFp100mL为1单位(u)。

1.2评估标准:依据输血《规范》要求血浆输注适应征为补充凝血因子和大面积创伤、烧伤:①PT或APTT>正常的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②急性大出血;③先天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④各种原因引起多种凝血因子缺乏或AT-Ⅲ缺乏。

1.3评估方法:将输血所涉及的科室分为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两大科,手术科室包括(胸外、脑外、普外、泌尿外、骨外、肿瘤外科、妇产科);非手术科室包括(循环、消化、呼吸、血液、肾内、感染)等。统计各种适应证用量百分比和输注次数百分比。

1.4统计学处理:患者数据资料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住院输血患者300例,平均输注FFp1.8次3.3u(544次/300例)输注量1795u。输注符合率外科61.6%,内科78.2%。手术科室196例平均输注FFp1.9次3.4u(374次/196例),输注量1271u;非手术科室104例,平均输注FFp1.5次3.0u(170次/104例)。输注量510u。血浆输注适应证符合率评估结果见表1。

注: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FFp输注适应证符合率具有显著意义P<0.05。

3讨论

输血是现代临床医疗的一项主要或必要手段,但输血又存在一定风险,乃至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现代输血理念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减少非必要性输血,最大限度的降低除自身疾病以外的风险,保障受血者的医疗安全。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做出输血决策时,严格遵循《规范》要求、严格把握输血适应证。但由于临床医生用血观念陈旧,血液知识欠缺,不严格按输血指征用血现象仍较为普遍。

在300例血浆输注中,评价结果显示血浆输注符合适应证的比例为66.7%,非手术科室78.2%,明显高于手术科室61.6%,说明非手术科室医生对输血指正掌握较好,能够符合输血《规范》的要求,外科医生也尽可能地遵循FFp输注适应证,一部分的不规范输注可能有客观因素存在与缺乏更安全有效的替代疗法相关。从以上列表评价结果显示,仍有部分医生对输血适应证掌握欠缺,以FFp代替白蛋白。使血浆用量增加,同时也增加了非必要性输血。

虽然“非必要性输血”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实现“科学、合理”输血,我们认为可从以下方面逐步规范临床用血:1.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临床输血管理,将其纳入医院管理内容。2.由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督,纳入各科医疗质量考核内容。3.加强临床医生输血知识培训使医生及时了解和掌握输血的最新知识。从而提高临床输血规范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输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6

[2]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4-136

[3]邓硕曾,宋海波,刘进.循证输血与输血指南[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4):263-264

[4]邓硕曾,叶菱,刘进.把好输血指征关减少输血不良反应[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5):452-453

作者单位:556700贵州省锦屏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