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隐性专业素质培养研究综述—基于药学教育视角

/ 3

药师隐性专业素质培养研究综述—基于药学教育视角

黄艳春徐怀伏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南京211198

【摘要】药师隐性专业素质是一种新兴素质观,强调与药师工作或学习专业相关且能够使其产生提供优秀药学服务的个体特征。学生时期往往是奠定药师良好专业素质的关键阶段,因此现有文献大多以药学学生为对象探讨增强药师隐性专业素质的思路和方案。本文通过对国外研究的梳理,旨在对当前我国药师隐性专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提出建议。

【关键词】药学生;药师隐性专业素质;培养;教育

近年来,随着新医改提出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设立药事服务费等政策,要求药师从思想上转变观念,药师的药学服务模式从过去简单的药品供应型向有专业技术素养的药学服务型转变[1],药师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医疗卫生体系对药师的素质要求逐渐提高,药师素质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日渐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我国药学工作者基于对药师工作经验和实践形成的从业基本素质进行思考,并开展对药师职业素质内涵的探讨和药师素质培养方式路径的摸索[2]。不同于药师职业素质的“全面性”和“理想性”,药师专业素质强调药师的“特殊性”和“标志性”,并适用于经过系统教育的潜在药师(如药学生)。

药师专业素质的内涵不仅限于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等显性素质,还包括偏重于道德、意识方面的隐性素质,如主体世界观、价值观等[3]。药师隐性专业素质(Professionalism)是一种新兴素质观,强调药师在与医生、患者、其他社会团体接触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展现出的态度以及一贯执行的价值观所能反应的专业特性。具体来讲,药师应该树立利他主义、尊重他人、同情心等价值观,提供以专业判断为主要参考的可靠指导,保持自我约束、无私奉献的态度,与患者沟通时,表现出礼貌、亲切与可信赖的行为等[4]。隐性素质往往对显性因素起决定性作用[5],是影响药师绩效优劣的关键因素。

由于学生时期往往是药师隐性专业素质的启蒙阶段,是奠定药师良好专业道德素质的关键阶段,因此现有文献大多以药学学生为对象探讨增强药师隐性专业素质的思路和方案。药学生作为潜在药师,其使命是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学生成为专业人员的社会化过程需要得到改善,以便将必要的价值观、信仰、态度、技能、知识和专业精神灌输到现任和未来的药师[6]。目前,许多国外药学院校正努力应对促进药师专业化这一挑战,在招生过程中重视药师隐性专业素质的重要性,并通过课程教育和课外实践向学生灌输。

药师隐性专业素质的培养,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药学教育使学生为其责任做好准备——如何引导和激励学生实现对药学专业的认同(MaryT.Roth,2009)[7]?在课程中设置和教授药师隐性专业素质内涵是促进其提升的重要方式。几十年来,国外药学院校已经尝试许多方法来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课堂学习,并制定了诸多策略以加强旨在提高药师隐性专业素质的课程,例如:建立与患者互动的标准化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练习和提高技能的机会,以及为学生提供接触所有年龄段患者的真实临床环境等[8]。BumgarnerGW(2007)发现被要求入学前开始阅读涉及药师隐性专业素质的经典短篇小说和散文,并定期进行小组讨论的学生,更能够意识到药师隐性专业素质的重要性[9]。此外,PerskyAM(2012)通过在药代动力学课程中的定量研究,证明基于团队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改进专业态度[10];BonnieBrehm(2006)指出:跨学科接受不同专业的教育有助于增加对医疗队伍各类角色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药学生的药师隐性专业素质[11]。这些研究结论的提出都为在药学教育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药师隐性专业素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除了教学课程的设置,教育中还存在众多影响药师隐性专业素质发展的因素,其中最多研究的是药学教育者和药师的示范引导作用。DukeLJ(2005)在佐治亚大学进行的一项横断面研究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对药师隐性专业素质内涵的陈述与学校的药学教育者所展示出的行为之间存在整体一致性,高素质的药学教育者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2]。InuiT.(2003)认为学生通过接触从业人员和患者,促进了药师隐性专业素质的发展。这种角色模型的构建对学生关于药师隐性专业素质的理解起着最强大的推动作用[13]。HaffertyFW(1994)指出药学教育在或者从业人员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很可能通过非正式的途径向学生渗透大部分的价值观、习惯、态度、范例乃至偏见[14]。ZlaticTD(2005)相信药学教育者、药师这样的专业人士有义务有能力支持与帮助学生取得学习的成功,他们表现出的对病人或学生尊重和关心的积极态度加深了对于药师职业的理解,而表现出的冷漠和傲慢作为消极例子一样也成为学生对职业角色理解的基础[15]。MaryT.Roth(2009)指出药剂师和教师对整个社会以及他们所服务患者都负有责任,应当对课堂内外的言行都保持最高标准。

此外,SchafheutleEI(2013)等人认为,学习和内化专业态度和行为的过程不仅仅是教授药师隐性专业素质的概念和要素,除了课程的“教授”,还应当包括学术环境等多个方面,从课程的“预期设计”、“教授”、“接受和内化”三个方面协同促进药师隐性专业素质的发展才是长久之计[16]。Hammer(2003)指出药学教育方面影响学生向药师发展的因素,他认为药学教育者的专业能力、正确引导和榜样树立对药学生药师隐性专业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此外,校园文化和环境、课外活动等的作用也不可忽视[17]。而SnizekWE(1972)则认为药师隐性专业素质很难从课本教学中获得,相反,它更强调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化过程获得和培养。药师隐性专业素质的形成是个人有选择性地获取和消化目前在该职业中普遍存在的价值观、态度、兴趣、技能和知识的过程。这样的社会化过程应当从入学前开始,贯穿整个学习期间,并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持续。此外,MarieA.Chisholm(2004)从其他方面对在学术和实践中增强药师隐性专业素质的展开深入研究,他认为通过招生时选择不同种族、文化背景、年龄等具有多样性的学生群体也有助于与患者有效互动和提供药学服务,从而促进药师隐性专业素质的提高[18]。

伴随着我国公立医院“药品零加成”的推进,药学服务的进一步发展,药师的作用进一步突显,对药师的隐性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目前国内药学领域对药师的关注主要停留在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的培养方面,对于隐性专业素质关注甚少。如何提高药师的隐性专业素质应当成为药学发展的一大重要议题。药学生作为未来药师队伍的主流力量,其隐性专业素质的培养在学生时期就应当受到关注和重视。建议药学院完善对药师隐性专业素质的认识,积极承担对药学生素质培养的重大责任,逐步培养良好的师资队伍,健全课程教学模式,并完善校园文化环境和临床互动学习环境,通过课程教学和课外实践向学生灌输。

参考文献:

[1]杜广清.药师医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0,7(07):26-29.

[2]胡晋红.临床药师职业素质培养[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3,13(3):161-165.

[3]刘叔才,葛利荣.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研究[J].经济师,2008(6):182-183.

[4]黄艳春,徐蔼琳,徐怀伏.药师隐性专业素质研究综述[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17):1713-1717.

[5]RothMT,ZlaticTD.Developmentofstudentprofessionalism[J].Pharmacotherapy:TheJournalofHumanPharmacologyandDrugTherapy,2009,29(6):749-756.

[6]ThomasSG,BeckDE,JanerA.Effectofacontinuouscommunitypharmacypracticeexperienceonstudentattitudes,motivation,andcommunicationskills[J].AmericanJournalofPharmaceuticalEducation,1997,61(2):125-130.

[7]RothMT,ZlaticTD.Developmentofstudentprofessionalism[J].Pharmacotherapy:TheJournalofHumanPharmacologyandDrugTherapy,2009,29(6):749-756.

[8]RothMT,ZlaticTD.Developmentofstudentprofessionalism[J].Pharmacotherapy:TheJournalofHumanPharmacologyandDrugTherapy,2009,29(6):749-756.

[9]BumgarnerGW,SpiesAR,AsbillCS,PrinceVT.Usingthehumanitiestostrengthentheconceptofprofessionalismamongfirstprofessionalyearpharmacystudents.AmJPharmEduc.2007;71(2):Article28.

[10]PerskyAM.Theimpactofteam-basedlearningonafoundationalpharmacokineticscourse.AmJPharmEduc.2012;76(2):Article31.doi:10.5688/ajpe76231.

[11]BrehmB,BreenP,BrownB,etal.AnInterdisciplinaryApproachtoIntroducingProfessionalism[J].AmericanJournalofPharmaceuticalEducation,2006,70(4):81.

[12]DukeLJ,KlughKennedyW,McDuffieCH,MillerMS,SheffieldMC,ChisholmMA.Studentattitudes,values,andbeliefsregardingprofessionalism.AmJPharmEduc.2005;69(5):Article104.

[13]InuiT.Aflaginthewind:educatingforprofessionalisminmedicine.Washington,DC:AssociationofAmericanMedicalColleges,2003.Availablefromwww.regenstrief.org/bio/professionalism.pdf/download.AccessedDecember16,2008.

[14]HaffertyFW,FranksR.Thehiddencurriculum,ethicsteaching,andthestructureofmedicaleducation.AcadMed1994;69:861–71.

[15]ZlaticTD,ed.Theprofessionalnatureofteaching.In:Revisioningprofessionaleducation:anorientationtoteaching.KansasCity,MO:AmericanCollegeofClinicalPharmacy,2005:5–10.

[16]SchafheutleEI,HassellK,AshcroftDM,HarrisonS.Organizationalphilosophyasanewperspectiveonunderstandingthelearningofprofessionalism.AmJPharmEduc.2013;77(10):Article214.

[17]HammerDP,BergerBA,BeardsleyRS,etal.Studentprofessionalism[J].AmericanJournalofPharmaceuticalEducation,2003,67(3):Article96.

[18]MarieA.Chisholm(2004).persity:AMissingLinktoProfessionalism.AmericanJournalofPharmaceuticalEducation:Volume68,Issue5,Article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