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务用车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浅谈公务用车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朱世玉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北油气分公司吉林长春130062

摘要:公务用车管理一直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公务车辆的增多,公务用车问题日益严重,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对公务用车要求的不断提高,公务车辆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形式的需求,为此,本人结合对机关公务车管理的实践经验,从科学管理、规范服务、强化考核、监督检查等方面,探讨如何规范公务用车管理工作。

关键词:公务用车;法律意识;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安全可靠

一、引言

公务用车是为了满足公务活动的需要而使用车辆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正常公务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提高公务人员的办事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务用车管理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实际上是一件十分重要的问题。加强公务用车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具有多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二、公务用车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驾驶员法律意识淡化,随性驾驶违章通行。公务用车驾驶员在“特权思想”的驱使下,淡忘法纪约束,违章驾驶,对法律规范缺乏敬畏之心。一些公安牌照的车辆、机关小牌号的车辆,肆意违章,给自身驾驶埋下隐患,由此造成事故的案例并不鲜见。另外,公务用车驾驶员的逞强心理、侥幸心理造成违章,也极易诱发交通事故。

(二)驾驶员责任意识不强,职业道德修养不够。少数公务车驾驶员长期驾驶公务用车,存在高人一等、随性而为的习惯,责任意识、道德意识淡薄,高调行车,造成交通事故。比如,有些驾驶员在驾驶时图一时之便横冲直撞,夜间会车不按规定使用灯光,违章抢道,开霸王车、英雄车、斗气车、怒路车等,既影响了其他交通参与者的正常行驶,也严重影响到自身的行车安全。对行驶路线的路况不做深入了解,有的甚至对执行的任务都不甚了解。部分驾驶员对自身工作的特点、性质认识不到位,不能科学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养成不良生活习惯。第二天疲劳上岗,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性情不佳,自控能力弱,在紧急情况下处置不当,造成交通事故。还有少数驾驶员不善于及时处理好生活和工作中的矛盾,不能以稳定的情趣投入工作,行车时不能保持平和健康的心态和愉快的心情,在行车中发生意外。

(三)使用较为混乱。很多单位公务用车实行分散管理,为了方便使用把公务车分配给各个单位和个人。严格来说,公务车只能用于公务,不能有其他用途。但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和部门缺少严格的派车制度,公务使用公车的占1/3、干部私用的占1/3、司机私用的占1/3,公车不“公用”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没有填写“派车单”这一环节,公务车出行原因、时间、线路等都不甚清楚,加之一些单位少数同志不能严格自我要求,从而导致公用私车、违规用车、领导驾车等不良现象产生。少数单位和部门公用车已成为领导同志和家庭专用车,接送子女上学、旅游、钓鱼无不用公务车。

(四)安全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目前,大部分公务用车管理部门和单位有各自的车辆管理制度,但是安全管理制度相对薄弱,比如《安全学习制度》《驾驶员安全行车考评及奖惩制度》等,都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和细化落实。

三、公务用车安全管理对策

(一)健全和完善公务用车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严格的制度约束,安全工作才有基本保证。要结合工作性质、用车特点和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机关驾驶员守则》《驾驶员安全学习制度》《防治公车私用管理办法》《汽车维护保养制度》《机关驾驶员安全行车考评和奖惩制度》《公务用车使用制度》等。有了好制度还要认真执行,用制度管好人和车,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为公务用车安全管理打好基础。

(二)抓好安全教育,强化安全行车意识。驾驶员安全教育必须常抓不懈,警钟长鸣,时刻绷紧安全之弦,才能够掌握预防事故的主动权。1.抓好法制教育。机关驾驶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并自觉养成遵章守法的良好作风,做遵法守纪的模范,规范行车,安全无事故,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定期组织驾驶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并进行书面测试,检查学习效果。2.恩威兼施,做好驾驶员管理和教育。针对机关驾驶员的特点,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让机关驾驶员自觉养成文明行车的好习惯,低调行驶,不与社会车辆争道抢行,彰显公务车驾驶员的良好素质,赢得老百姓的认可和称赞,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设立安全奖项,实行奖惩制度。通过GPS及时掌握驾驶员的行车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定期查询车辆违章情况,紧紧抓住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环节,有针对性地做好超前防范工作,切实把车辆安全工作抓到实处、做在前面。对全年无违章无事故的驾驶员进行安全奖励,对违章次数较多的驾驶员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查找原因,剖析根源,明确整改措施。对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员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进行一定的处罚。

(四)严格落实好车辆维修保养制度。保持车辆技术状况的完好和优越的性能,是确保安全行车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要切实抓好公务用车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首先,要加强驾驶员岗位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技能,提高车辆维护保养能力。其次,驾驶员贯彻落实好各项车辆日常检查制度,对自己所驾车辆必须做到勤检查,勤维护,把车辆的方向、制动、灯光的检查维护作为重中之重。认真做好车辆的一日三检工作,即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检查,发现异样或故障,应及时报修,防患未然,绝不让“病车”上路。再次,管理部门定期进行车容车况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并对驾驶员进行批评教育,以防意外。

(五)严格遏制公车私用。部分单位和地区由于公车配备和使用上的特殊化,公车私用的现象普遍存在,也是社会反映比较大的问题,必须对此加强管理。实践证明,实行公务用车车辆定点存放,为公务车加挂公务车标志等方式是遏制公车私用的有效方法。因此,对公务车可采用“实名制”的公开办法,每辆公务车粘贴标识,亮明身份,这样无论车辆走到哪里,都能受到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对单位工作人员如确实需要使用公车的,实行私车缴费制,由用车人向单位申请,经单位主要领导同意后方可派车,车辆燃料费及驾驶员用餐费由用车人承担,同时要开具相关证明以备监督检查。

四、结论

总之,公务车的管理理念要与时具进,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节约的用车理念,在提高使用效率,降低成本上下工夫,与国外先进地区相比,我国公务车的数量与消费显得过于庞大,可以预料,将公务车的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是今后公务车最有效的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唐颖,周广侠.汽车实习指导驾驶员岗位培训教材[J].江苏大学出版社,2005,05(1):38—41.

[2]温家宝.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2011两会政府工作报告[R].百度文库.

[3]刘靖华.中国政府管理创新(总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的绩效评估与模式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