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产养殖的水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浅析水产养殖的水质管理

梁扬斌

阳江市阳东区渔业技术推广中心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尤其体现在对食品安全的注重上。鱼虾等水产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食物,为调节人的膳食均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鱼虾类水产品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视。影响鱼虾这类水产品养殖的因素有很多,尤其重要的就是水质对其的影响。水是生命之源,离了水我们都将无法生存,所以养殖地的水质对水产养殖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因此本文将从水产养殖中水质存在的问题和如何管理水质这些方面进行一定的研究和探讨,为水产养殖提供良好的水质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让鱼虾这类的水产品更加安全健康。

关键词:水产养殖水质管理

在进行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水质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为养殖的对象是生活在水的环境当中,所以水体环境对于它们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都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对于饲料的投放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如果没有对水质进行及时的检测和管理,导致养殖对象在出现生病的情况下没有及时得到解决,造成大面积的死亡或伤害,会为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降低他们对于养殖的自信心。所以做好水质的管理不仅是对于水产品的健康安全提供保障,而且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的竞争力,占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1.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

影响水质的指标有很多,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物理指标如水体的温度,透明度,颜色等。第二类是化学指标如水体的酸碱度,硬度,无机酸度,亚硝酸盐,有毒金属,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第三类是生物指标有大肠菌群,藻类等。第四类是放射性指标如镭,铀等。在本文中我们主要针对前三个指标进行管理水质上的探讨和研究。

1.1水体的温度

水温会影响养殖对象的新陈代谢,进而影响它们的生长繁殖速度,所以养殖人员需要将水体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并且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饲养不同的养殖对象,科学合理的安排养殖对象的生产周期。一般来说,水温较高时,会增加养殖对象的摄食量,加快它们的生长速度,但水温过高时可能会造成养殖对象的死亡,通常来讲比较适宜的温度是保持在15-25摄氏度左右。

1.2水体的酸碱度

水体的酸碱度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化学指标之一,通常也被称之为PH值。PH值非常容易受到时间和水温的影响,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的水温都会造成PH值的变化,所以说有很大的不稳定性。PH值过高和过低都会对养殖对象造成很大的伤害。以鱼类为例,PH值低于6,偏酸性,会造成鱼类血液中的PH值下降,从而降低鱼类的吸氧能力,导致缺氧而死的情况。PH值如果偏高,偏碱性,腐蚀鱼类的呼吸器官鳃,最终也会导致鱼类的死亡。除此之外,PH值的高低也影响着水体当中的化学物质。当PH值过低时,养殖对象的新陈代谢变慢,有机物得不到充分的分解,导致出现硫化氢的有毒气体,增加水体的毒性,当PH值过高的时候,又会转换为铵的有毒气体。总之PH值过高过低都会对养殖对象造成一定的生命威胁,不利于水体环境的健康。

1.3亚硝酸盐的浓度

亚硝酸盐对于水质环境的影响也是需要极度重视的,因为它的毒性较强,尤其是对鱼虾这样的养殖对象。它主要是通过鱼虾的呼吸器官鳃进行作用,将鱼类血液中正常的亚铁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经过这样的转化,导致鱼类的载氧能力变弱,从而因为缺氧而大面积死亡。除此之外,如果鱼类长期生长在高浓度的亚硝酸盐的水体环境中,亚硝酸盐会与水体中的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导致鱼类出现厌食的情况,甚至出现爆发性的疾病,严重威胁整个水体环境中养殖对象的健康。

1.4氨的影响

所谓的氨是由水产动物的排泄物和底层的有机物通过氨化这种作用产生的。另外氨是分为分子氨和离子氨这两种。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毒物质是指分子氨,离子氨是有利于水里面植物的生长的。分子氨的毒性是特别大的,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必定是会有排泄物的存在,所以也会有分子氨的存在。当水产养殖的密度越大时,排泄物的数量就越多,分子氨的浓度相对来讲就越高。我国在渔业的水质规定当中有表明分子氨的浓度需要在0.2mg/l之下,否则将迅速出现鱼类的大量死亡。另外如果分子氨的浓度高于0.1mg/l,鱼虾类的水产动物可能也会出现慢性中毒的情况,摄食量较少,载氧能力变低,不仅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也危害了它们的健康。

1.5藻类植物过量繁殖的影响

藻类植物的过量繁殖对水质环境也有很大的不利影响,其中就包括最简单,最原始的蓝藻。在它的细胞壁外面有一层胶质衣,因为藻类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所以很容易发生过量繁殖的情况。大量藻类的繁殖会浮现在水体的表面,致使阳光难以透过水藻对水体下的水生生物进行光合作用,溶解氧的来源减少,造成水生生物的死亡和堆积,由此散发出特别难闻的气味,破坏水质的环境,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另外由于大量的藻类生物繁殖,释放出许多的藻毒素,对水产动物的健康产生威胁,可能出现中毒身亡的情况,另外这些水产品如果流通到市场上,更是会出现难以估量的损失。

2.水质管理的措施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水质对于养殖对象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针对水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一定的水质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2.1合理控制水体的温度和酸碱度

针对不同养殖对象设定适合它们生长繁殖的水体温度。在酸碱度的控制上,实时准确的对水体的酸碱度进行监测,当水体中的PH值过低,水体呈酸性时,可以使用带有碱性的生石灰进行泼洒,中和酸碱度。当水体中的PH值过高,水体呈碱性时,可以泼洒酸进行酸碱的中和,另外也可以采用换水或清塘的方式降低水体的碱度。

2.2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

氧气对于水生生物来讲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清淤泥的方式将淤积在塘底的微生物清走,防止微生物获取更多的氧气,与水产动物争氧。另外还可以适时的换池塘里的水,防止水体太污浊,透明度太低。不要过度的去投放水产动物的饲料,这样做既是对饲料的浪费,同时又会加快微生物的分解,加大耗氧量。除此之外,可以适时的为水体投放水质改良剂,使得水体中的氧气保持一个充足的量,让水产动物的呼吸不受到压力,促进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2.3降低水体中氨的含量

为避免水体中氨的含量过高,要及时地清理掉水产动物地排泄物,科学合理的降低水产动物养殖的密度。另外在水产动物饲料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品质较高的饲料,避免出现大量饲料残留的情况,既造成了饲料的浪费,同时又污染了整体的水质环境。

2.4去除过量的藻类

藻类的大量繁殖会降低阳光对于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在出现藻类大量繁殖的情况尤其是蓝藻,必须采取紧急的措施在藻类生长旺盛的时候打捞起来。另外也可以在不伤害水质环境的前提下投放药剂,避免藻类出现二次繁殖的现象,加大打捞工作的难度。针对腐烂落入塘底的死藻,也要进行及时的清理工作,避免污染水产养殖的水质。

3.总结

总而言之,水质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科学合理地进行水产养殖离不开对水质的控制和管理。影响水质的指标有很多,比如水温,水体的酸碱度,亚硝酸盐的浓度,藻类植物的生长繁殖等等,但也有许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保持水质的健康和安全,就相当于保障了水产动物的安全,在现今人们注重食品安全健康的社会背景下,对水产养殖中的水质进行管理显得更加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同时也关乎着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所以加强对于对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进行分析探讨是非常必要的,能为养殖户进行水产养殖提供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杨洪.淡水养殖水体,水质的调控与管理.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05.(08)

[2]朱丽娅.水生生物与人类的共患病原体.[J].鱼类致富指南.2010(03)

[3]黄祥飞.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M].科学出版社.2003.18-29

[4]李田.藻型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疗方法.给水排水.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