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临床分析

李润辉

李润辉(广东省化州市中医院内科广东化州525100)

【摘要】目的探讨用常规方法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差异,为治疗顽固性腹水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所选病例72例,分成二组,对照组用常规方法加多巴胺、速尿腹腔注入,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上加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1个月内,各组肝功能、A/G比例、肾功能、血清钠、尿纳、24h尿量、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及肝胆脾腹部B超。治疗期间每日查腹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总有效68.8%,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顽固性腹水肝硬化

顽固性腹水亦称“难治性腹水”、“抗利尿剂性腹水”,是肝硬变的晚期表现。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是指症状持续,对低盐饮食加利尿剂的标准疗法治疗反应效果较差的肝硬化腹水,常见于肝病晚期[1]。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78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顽固性肝硬化腹水诊断标准[2],并排除原发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病例。全部患者均为肝炎肝硬化,其中男47例,女25例;年龄40~68岁,平均51.4岁。将所选病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2例,2组患者在病情、病程、肝功能及腹水量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治疗,卧床休息,限制水钠摄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积极消除腹水促发和加剧因素,酌情给予白蛋白。在此基础上,使用多巴胺及速尿腹腔内注射,注射部位同腹穿部位。开始剂量多巴胺40mg、速尿20mg,隔日1次,可逐日加大剂量,最大剂量多巴胺80mg/次、速尿320mg/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方药组成:猪苓、茯苓、车前子、白术、大腹皮、炙黄芪、茵陈、白茅根、丹参各20g,党参、莪术、仙灵脾、五味子各15g,柴胡9g,醋鳖甲10g。每日1剂,水煎连服。2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

1.3观察方法治疗期间每日查腹围,记录24h出入量,疗程结束复查肝功能、B超。

1.4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症状消失,B超检查腹水消失,脾大小近正常或正常;有效:治疗后肝功能有改善或接近正常,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B超示腹水可疑,脾大有不同程度回缩;无效:治疗后症状好转不明显,肝功能无好转或恶化。

2结果

2.1疗效治疗组显效12例(30.0%),有效23例(57.5%),无效5例(12.5%),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显效9例(28.1%),有效13例(40.6%),无效10例(31.3%),总有效率68.8%。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在治疗结束时,均无电解质失衡病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X±S)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比较见表2,治疗后两组患者乏力、纳差、腹胀、双下肢浮肿、尿少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表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比较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BUN变化比较见表3。治疗后两组对照,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注:治疗两组比较(P<0.01)

治疗组纤维化4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

2.5随访2组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28例,死亡2例;对照组复发26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肝昏迷2例。

3讨论

肝硬化腹水产生的机制:门脉压力增高,腹腔脏器毛细血管的滤过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肝静脉血流受阻,肝窦淤血,血浆自肝窦渗透到窦旁间隙,使肝淋巴液生成过多,大量的淋巴液自肝包膜表面及肝门淋巴管壁溢出,形成腹水;血清白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促使血浆外渗;有效循环血容量与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近端肾小管的钠重吸收增加,常是形成顽固性腹水的主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继发增多等是腹水持续的重要原因[2]。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生物合成的前体,能兴奋心、肾、肠系膜等多脏器的多巴胺受体,增加心排血量,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从而消除腹水形成的因素。此外还有排钠利尿和降低肠系膜血管阻力,减轻门脉血管压力,增加腹水排泄,减少腹水漏出的作用。速尿是作用于髓襻的强利尿剂,除了抑制肾小管对钠氯的重吸收而起利尿作用外,还可使肾血流量增加30%,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还可增加胸导管淋巴液流动,从而增加胸导管对淋巴液的引流输送能力,减少淋巴液的漏出。速尿和多巴胺直接注入腹腔,可以直接改变肝病患者的腹腔内血流动力学,显著增加腹膜对腹水的吸收速度,并能使腹腔内脏器的血液循环及营养得到改善,促进肝功能及胃肠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血白蛋白的合成能力,提高胶体渗透压,减少腹水形成。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臌胀”范畴[3]。中医学认为,腹水形成机制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病机为本虚标实[4],虚实交错。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调补肝肾,利水消肿。方中柴胡疏肝理气,丹参活血化瘀,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猪苓、大腹皮、白茅根、车前子利水消肿,仙灵脾温补肾阳,五味子、鳖甲滋阴补肝,茵陈清热退黄。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略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效果。但肝硬化腹水治疗后复发率高,应长期随访,加强保肝护肝治疗,根据病情需要使用弱利尿剂、白蛋白等,以控制病情。

参考文献

[1]冯丽英.肝硬化腹水的治疗[J].新医学,2004,35(10):644.

[2]刘多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蒸气20例体会[J].甘肃中医,2004,17(11):33.

[3]杨家耀,时昭红,高晓阳.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水21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4,36(10):43-44.

[4]刘志冬.健脾和络法治疗肝硬化腹水32例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