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后勤运行设备的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医院后勤运行设备的安全管理

郑才良

郑才良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浙江衢州324000

摘要:医院后勤设备管理是指医院管理者对纳入医院后勤管理范围内的,为保障医院医疗和其他工作正常运转所需设备的购置、使用、养护、维修等方面的管理理念、方法、手段的总称。是医院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所以认真抓好医院后勤设备的管理,充分发挥后勤设备的功能和作用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对医院后勤运行设备的安全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医院;后勤设备;安全管理

1医院后勤设备管理的特点

1.1后勤设备具有重要的保障性

后勤设备是保证医院各项医疗工作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是属于医院的支持系统,具有高度的保障性。医疗活动非常注重时效性、应急性,作为后勤保障的设备必须适应这些特点,设备的配置必须与医院的规模、工作目标、科室设置相适应,把保障医疗和患者的需要作为设备管理工作的目标。

1.2后勤设备管理具有经济性

后勤设备使用必然产生消耗,降低运行成本,也是后勤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合理的设备配置,设备配置前有关专业人员要从目前医院规模及今后医院发展角度上多方论证考察,避免大材小用、闲置不用。在保证正常工作运行前提下,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3后勤设备管理具有安全性

医院后勤设备具有较大的影响范围,后勤设备的安全运行,不但关系到国家财产的安全,还涉及到患者及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医院的用水、用电、用气、交通、消防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安全要求,任何一个部门出了问题,造成的损失都是无法挽回的。必须要保证后勤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因此,设备安全运行是医院后勤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2医院后勤运行设备安全管理策略

2.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后勤设备智能化管理平台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射频识别(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云计算(传输数据计算)等。利用安装在各种系统设备(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锅炉系统、照明系统、医用气体系统等)上的不同传感器或集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BAS),通过网络将传感器接收到的各种设备运行信息发送到中央处理系统进行集成处理和分析,可对后勤设备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故障诊断和安全预警。例如某医院后勤值班人员通过智能化管理平台发现一病房楼内负压吸引泵运行异常,他迅速通知人员到现场查看和维修,第一时间排除了故障。故障的原因是负压吸引泵的控制电路出现了问题导致负压泵缺相运转,如果当时未能及时发现,缺相运转时间一长,就会使负压泵电机烧毁,威胁到病房的医疗安全。较之传统的人工巡检维护模式,智能化管理平台能够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的故障和安全隐患。平台根据异常数据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及发展态势设置三级预警系统,告警信息会通过平台界面、短信、邮件等形式对相关人员进行警示,提高设备安全管理的效率。

2.2规划计量系统,实时调整运行方案

各大医院都在做能源计量系统,将方案规划好,不仅可以作为能耗的统计工具,还可作为设备运行时突发情况的示警系统。初期规划计量改造时,已经把每种能源计量细化到以科室为单位来区分能源种类。不仅要统计累计用量,还要有瞬时能耗的实时上传,通过数据的积累设置出示警数值。当发生能源瞬时超出预警值时,弹出警示框,运行人员可第一时间发现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设备运行需要记录数据,这些数据不仅是我们运行策略调整的依据,更是设备运行出现危险情况时及时处理的重要参数。首先运行表格要高度符合设备运行及现场实际需求,有各项数据的上下限值作为参考。在设备运行现场,各计量表标注上下限的参考值,做到表格与现场双重提示。其次,在抄记数据时,若发现异常处理流程一定要现场张贴,实现问题的快速及时处理。

借助运行数据,还可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隐患。夏季为用电高峰期,空调用电占总电量的40%以上,对制冷主机用电安全的关注极为重要。因此,通过运行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总结,针对每台制冷机制定出安全、高效的运行区间。

2.3加强安全意识,提高管理队伍凝聚力

加强人员安全意识、提高人员业务水平是提高设备安全运行的有效措施,是保障医院安全平稳运营的基础,医院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交流会等团队活动,传达医院核心精神,倾听员工真实心声,增强员工凝聚力和竞争力。认真执行安全五必须:开会必须强调安全意识、每月及重大节假日前必须进行安全大检查、安全问题必须责任到人,安全问题必须进行复查、每年必须签署安全责任书。全面实现安全监督的标准化管理流程。

医院设备运行除依靠内部员工外,还要借助外委单位的专业力量,其单一专业技术力量强,解决本专业故障时快速准确。但由于外委施工单位人员结构复杂、素质不一,且流动性较强,存在很大安全风险,对其安全管理极为重要。此部分人员安全管理措施包括:

外委单位要对其人员不断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切实增强员工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现场安全风险辨别能力:

医院应与外委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外委人员信息台账,外委人员需参加本院员工的安全培训,组织外委单位人员定期召开沟通会,增强其归属感。

2.4引入EPC,组建应急供给系统

医院在用电方面不仅能耗高、对供电质量要求高,对备用电源的可持续性也有较高要求,因此,引入EPC方式建立一套电能储存系统为医院用电环境带来安全保障。例如,在夏季用电峰值时段,利用储能系统放电可降低外网负荷,增加外网安全系数,同时可避免外网其他大型设备启停带来的压降,带来经济效益。电能储备系统在平常时期又可作为应急供电系统,配合柴油发电机使用,以增加后备供电系统的持续性及安全性。

2.5完善后勤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设备的养护是指为使设备正常运行,在日常工作中对设备采取的保护措施。是设备正常运行使用的一个客观要求,是设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保证设备长期稳定正常工作,消除安全隐患,降低维修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利用率,使设备常用常新的有效办法。(1)建立健全设备养护管理制度,使设备使用、维护工作有章可循。并将制度落实到每个职工的行动中去,定期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2)设备由专人操作。选择一些学习能力强,愿意从事设备管理、维护的人员参与到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以及验收的全程中来,掌握基本的设备使用、维护技能。(3)制定合理的设备使用和维护计划。使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修有效的结合起来,改变过去“重使用,轻维护”的思想。(4)建立设备养护维修档案。维修过程结束后,记录维修经过、事故原因、维修时间、维修人员、验收人员、维修费用等归入该设备档案,全面掌握设备的技术资料和维修记录,对设备维护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管理。

结语:

安全工作具有长期性、多变性的特点,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治未病,既病治萌,愈后防复”始终贯穿安全运行之中。为防老病复发,一方面,应做到隐患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不找到不放过,安全措施不到位不放过,经验教训不宣贯不放过,另一方面,要经常组织安全教育工作,观看学习借鉴外单位安全事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参考文献:

[1]谢磊,黄世清,张栋良,杜栩,刘建,杨扬,谭西平,孙麟,张伟.医院后勤应急保障体系建设[J].中国医院,2013,17(11):12-14.

[2]郭宁.冰雪旅游景区游客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华侨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