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镇建设对策研究¬——以庆安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低碳城镇建设对策研究¬——以庆安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季虹光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低碳城镇建设是近些年城市规划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未来城镇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文论述了绥化市庆安县在低碳城镇建设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空间管制、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低碳能源应用等几个方面提出低碳城镇建设的发展框架,并以此希望能够为规划工作者提供相关技术参考。

关键词:低碳城镇;低碳建设路径;发展战略

一、前言

“低碳”一词首先出现在英国《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StateforTradeandIndustry,UK,2003)白皮书的“低碳经济”概念中,低碳经济的核心思想是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根据《中国城市化战略的低碳之路》报告,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54.84%。城市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源头集中区。庆安县于被确定为“国家级生态功能示范区”,这在客观上对庆安县低碳产业结构、低碳化能源和节能技术、低碳公共交通系统提出了客观要求。

二、庆安县低碳城镇建设现状研读

2.1庆安县能源消费现状

2008年庆安县能源消费总量为25.42万吨标准煤,2007年为23.74万吨标准煤,增长6.61%,煤炭资源消耗总量占能源消耗的比重为58.73%,所占比例最大。2008年庆安县万元GDP能耗为0.94吨标准煤,人均能耗为0.62吨标准煤。

2.2庆安县碳排放现状

碳排放公式采用

Cit=44/12*ΣjEj*ηj

其中Σj为第J种能源的消费量,ηj为第J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煤炭的碳排放系数为0.7476t(c)/t,石油为0.5825t(c)/t,各类能源的消费量数据来源于《庆安县统计年鉴》。

经计算,2008年庆安县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96702.43万吨,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70万吨,万元GDP排放量为2.58吨。

2008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为1.11万吨标准煤,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51吨。庆安县整体的单位GDP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相对较为落后,在引进新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开发低碳产业方面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2.3庆安县碳排放前景展望

(1)经济快速增长

庆安县近些年来经济高速增长,GDP平均增长速度为11.58%左右,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此庆安县在降低能耗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必须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技术的开发与引进,并将各种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才能使能源的利用呈现下降的趋势。

(2)人口增长与城市化

人口增长是导致能源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庆安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6.7‰左右,随着未来新城与工业园区的快速建设,预计2030年县域人口将达到50万人,这势必将导致能源需求的上升。同时随着城市化节奏的加快,而城镇人口的能源消耗又是农村人口的近四倍,因此需从控制人口与提高城市化质量等方面降低能耗。

三、庆安县低碳城镇建设路径

3.1基本实现方法

中国城镇低碳化应该高度关注低碳城市的系统性问题。众所周知,城市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建设低碳城市从政府的管理功能看,包括了社会意识引导、低碳政策与法规制定、低碳产业扶持和低碳技术推广、耗能状况监测和监管等方面;从政府的行政功能看,又要关注市政公用设施的节能减排,比如公用建筑节能、低碳交通、智能电网、低碳照明、新能源市政设施、市容绿化等。

3.2基于空间管制区域的低碳发展战略

庆安县属“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因此要在充分分析土地空间承载力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区域政策。

(1)适宜建设区(重点发展区)发展战略

适建区为除严格控制发展区和有限度控制发展区以外的地区,主要为经法律程序批准的各级各类城市(镇)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及市域内经规划、土地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开发建设的独立工矿点、道路和交通设施、水利电力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公用和社会服务设施等建设用地范围。具体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条:

①以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明确人口集聚规模与经济发展规模,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目标与人口发展目标。

②在做大做强工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要加强产业结构的优化,积极引入新技术、鼓励和扶持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③构建县域综合交通体系,重点发展成绩公共交通,提高城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大运量的交通体系,依托公路网的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业。

(2)限制建设区(有条件发展区)发展战略

限建区即有限度控制发展区,为除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农业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包括城市规划区内除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以外的用地)。具体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条:

①积极引导人口向适宜建设区进行迁移,并与村屯撤并相结合,促进城市化发展,加强对限制建设区的生态保护监督。

②加大森林覆盖率,增加碳汇,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吸引多方位的资本参与到植树造林中来,并通过政府引导提高经济收益率。

③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现有产业进行结构升级,创建新兴主导产业,发挥各乡镇的自身优势,突出特色。如南部的大罗镇,为两条二级公路交汇之处,同时毗邻木兰县,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应发挥其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品集贸等产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3庆安县低碳城镇建设发展模式

(1)区域规划层面

庆安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地处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余脉的交汇地带,公路是多数乡镇之间联系的唯一通道,这种交通组织方式势必导致以小汽车为主的高能耗交通为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私家车的普及,乡镇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会进一步增加小汽车的出行需求。

在城镇职能方面,各乡镇之间应该统一协调发展,采用有机疏散的理念,在功能定位上既要突出主导职能,又要做到适度的疏散,减少个乡镇之间不必要的出行。

(2)总体规划层面

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应建立良好的城市形态引导城镇向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紧凑型的城市形态应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调节城镇增长方式,控制城镇无序的增长,不建议选择远离主城的卫星城或新城发展模式,应充分利用空间管制的“绿楔”间隔发展模式。

(3)详细规划层面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要合理地确定地块的规模,避免出现大街坊的现象,要以公共服务设施为半径进行划分,同时将公共交通引入各个地块,打造良好的步行系统。控制地块的开发强度与密度,并引入低碳控制指标体系。

四、结语

庆安县作为“国家级生态功能示范区”,同时也处于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阶段,妥善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走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必然的选择。庆安县必须认识到自身农业大县、工业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结合自身乡镇实际情况,制定不同乡镇的低碳发展战略,实行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课题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顾朝林、谭纵波、韩春强.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划[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3]陆大道,姚士谋.中国区域发展报告[M].商务印书馆,2007.12

[4]黄贤金.循环经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5]欧阳志云,王如松.生态规划的回顾与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1995,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