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氨肽苷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肌氨肽苷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郑秀莉

郑秀莉

(河南省安阳县中医院455112)

【摘要】目的:探讨肌氨肽苷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扩张血管、利尿、强心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氨肽苷治疗,14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氨肽苷用于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采用。

【关键词】肌氨肽苷;慢性充血性心衰;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136-0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各种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及因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使心室肌收缩力下降而不能维持满足机体需要的排血量,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目前对CHF多主张采取综合治疗[1-2]。笔者在近年来对CHF患者采取扩张血管、利尿、强心基础治疗联合应用肌氨肽苷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科室收治的60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均符合CHF的诊断标准,心功能按照NYHA分级Ⅱ~Ⅳ级,其中心功能Ⅱ级11例,Ⅲ级30例,Ⅳ级19例;男性3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61.2±8.4)岁;心衰病程平均(5.3±1.6)年;原发病:冠心病21例,高血压病17例,扩张型心肌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排除近期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药物过敏者。6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间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扩张血管、利尿、强心等药物治疗,所用药物包括地高辛口服0.125~0.5mg/d,氢氯噻嗪片口服50~100mg/d,依那普利口服5~20mg/d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氨肽苷治疗,肌氨肽苷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14d为一个疗程。

1.3疗效评价: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或2级以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检查指标正常。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症状、体征和检查指标有所好转。无效:疗效未达上述标准者。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软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进行x2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的对比[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观察组301215327(90)*

对照组307131020(66.7)

注:与对照组比较,*x2=4.8118,P<0.05

3.讨论

CHF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其预后总体较差,有文献报道,有明显临床症状的CHF患者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近[3]。CHF发生机制复杂,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神经分泌被过度激活、引起心肌细胞凋亡是重要的因素之一。CHF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大体上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非药物疗法,包括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心脏移植等,由于技术难度较高,对患者损伤性大,风险系数高,治疗费用昂贵等因素而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往往用于终末期CHF患者;另一类则是药物治疗,常规扩张血管、利尿、强心等药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作用,但一些合并有肾功能不全、严重水钠潴留、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等症的患者,在应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方面受到限制,另外由于洋地黄耐受等,导致疗效不尽如人意。

肌氨肽苷是主要从哺乳动物的心肌中精制提取而成的物质,主要成分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腺苷、心房肽(ANP)等多种心血管活性物质,其中CGRP为目前已知的最强内源性扩张血管物质,其受体在人体心血管系统分布广泛,CGRP通过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的ATP敏感型钾通道(ATP-sensitivepotassiumchannel,KATP),使血管平滑肌细胞膜超极化,可使动静脉广泛扩张,对外周血管和冠状动脉都有明显舒张作用;CGRP还可刺激心肌局部交感神经对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升高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使动作电位幅度增加,稳定和保护缺血性心肌电生理活动,激活K+依赖性通道调节K+向胞外移动并抑制Ca2+内流,抑制磷酸二酯酶而升高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等,上述作用对心脏产生正性变时、正性变力效应,从而增加心排血量,研究表明CGRP在低剂量下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很少,既能减少后负荷又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对于CHF疗效确切,特别适用于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的患者[4]。腺苷对于肾素分泌有抑制作用,其主要作用可减慢心率、抑制房室传导、降低心肌耗氧量,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生理情况下的ANP仅存在于心房,是一种内源性的强利钠利尿剂,对血管有扩张作用。随着CHF的进展,心房压力逐渐升高,心房壁受到牵拉促使ANP的分泌量增加,大量ANP释放入外周血,而心衰的加重使大量ANP被消耗,机体ANP处于耗竭状态,这时应用外源性的ANP,能产生明显舒张血管、利尿排钠作用,对于改善CHF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有明显效果。表明肌氨肽苷用于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临床症状和检测指标,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采用。

参考文献

[1]叶维聪,李树裕,林振,等.疏血通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35.

[2]卢艳,刘冬娜,等.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1,31(9):1539-1541.

[3]戴闰柱,黄俊.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12(35):1076-1095.

[4]王宁波,姜春霞,刘安述.肌氨肽苷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及患者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J].山东医药,2012,52(25):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