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1

基于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王巧刘洪颖田思琪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400700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我们还应该积极的培养小学生对于语文课本上以及课本之外的文学作品的理解领悟能力,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语文素养;意义;途径

一、什么是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2001年实施的《小学教学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和传授知识的功能。”[1]

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和意义

语文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的效率,进而有利于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感悟文学作品,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一)培养语文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条件,我们的实践活动和学习,需要兴趣来带领我们迈出第一步,然后带领我们一步步向前,走的更远。根据小学生心理的特性,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所以这就更需要激发兴趣来引导他们的语文学习活动。培养语文素养,就有利于他们更易感悟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语文学习的技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好的语文实践,就需要拥有更好的技能,而培养语文素养,就有利于让学生了解到如何更好的将所学应用到语文学习的实践中,当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就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自主的语文学习。在自我的语文实践中,也能自己领悟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培养语文素养,有利于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当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之后,他就会对语文的学习充满激情和动力。他会自己想多看一些书籍,来充实自己,通过书籍,来学到一些自己关于学习语文的方式和方法,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要求

培养语文素养,有利于小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和课堂学习中,更好的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进而让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高,这就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

(一)文学素养是培养语文素养需要达到的更高的目标

语文素养的培养是文学素养提高的基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就能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更好的完成课堂学习,和语文实践。语文素养中,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对文学作品的领悟等能力得到了提高,进而使小学生能够更好的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这样就能够更好的达到文学素养得到提高这个目标。

(二)语文素养的培养

需要提高小学生对于语文课堂实践中的积极性和课本知识的理解力和感悟力。当然,课程外的阅读和领悟,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在课堂实践中,对于语文相关问题的回答所表现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是培养语文素养的要求。培养语文素养就要培养好学生的这些能力,使他们能够逐渐掌握学习语文的方式方法,更好的完成语文学习实践,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语文素养重要性的分析,我们了解到语文素养对于语文的实践和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需要探讨的重点。

(一)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前进的动力,是注意力集中的必要前提。如果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和实践是没有兴趣的,是不喜欢的,那么就难以培养其语文素养,即使培养了一定水平的语文素养。

(二)科学的引导,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充分必要条件

对于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老师需要将其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上,培养小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力和感悟力,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使小学生对文学作品造成枯燥厌烦的心理,那就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产生不良效果。

总之,对于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就有利于形成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从而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这个良好的循环。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利于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还为学生以后的语文课堂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我国教育的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萍.《新课标中的“语文素养”》.中国论文网.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