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领导干部执行能力的思考

/ 2

关于提升领导干部执行能力的思考

雷玉宝

北兴农场宣传部

习主席强调指出:“各级要强化执行力,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不能打折扣,不能搞变通。”“抓工作,是停留在一般性号召还是身体力行,成效大不一样”。

执行力不仅是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各级政府应该全力解决的重要问题。执行力强不强,既是工作作风的反映,也是衡量领导干部素质的标尺。执行力决定科学发展的成效,决定发展事业的成败。

执行力就是完成任务的手段和能力,是完成任务的态度和精神,是对目标和方法的认真研究、执著跟进。领导干部执行力,就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以及上级指示、决定、命令,从而实现预定目标和任务的能力。

一、加强领导干部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领导干部执行力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需要。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落实之要,贵在执行。建设一支有强大执行力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党的事业持续、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2、加强领导干部执行力建设,是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发展要靠领导干部出色、高效的执行力来推动,如果没有出色的执行力,再完美的发展战略,也只是沙盘上的蓝图。而领导干部执行力差,将会直接导致在贯彻理念、实现发展目标上大打折扣。

3、加强领导干部执行力建设,是促进领导干部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加强干部执行力建设,是提高干部思想、道德、政治素质的需要。当前大部分领导干部思想、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作风是好的,但个别干部存在事业心责任心不强、精神状态不振奋、缺乏工作主动性、抓落实不力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领导干部成长,而且直接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加强领导干部执行力建设,对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干事创业、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领导干部执行力存在的突出问题

1、执行态度不够坚决,主动性不强。主要表现为,有的领导干部在执行中遇到困难和难题,知难而退;有的领导干部不愿面对矛盾,对于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棘手问题,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有的领导总是拘泥于条条框框,左顾右盼,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迈不出大步;有的过于强调客观原因,不愿面对主观问题等。存在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执行意识和责任感不强,缺乏承担工作的勇气,缺乏昂扬的斗志和干事业的冲劲,缺乏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和毅力。

2、理论功底不扎实,政策水平不高。有的领导干部对上级的政策和各种决策的认知及诠释能力有限,不能及时准确地从政策和各项决策中发现和获取关键的执行信息;认识新任务、理解新问题的敏感性和能力也有待增强;有的对工作没有前瞻性、预见性;有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全局意识不强,对外部环境的判断较肤浅,对工作的研究不够深入等。

3、角色定位不正确,重目标轻执行。具体表现为有的领导干部把自己确定为决策角色,认为执行是下属的事情;有的领导干部对执行过程没有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判断,充分预测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只看目标,不看过程;有的领导干部只重视布置工作,不重视推动检查指导示范。究其原因是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认识基层领导角色,包括决策与执行双重职能的内涵。基层领导干部的决策主要是对执行方案和细化目标的决策,执行是基层领导干部的一个基本职能。

4、工作方法不科学,领导能力不强。主要表现是:有的领导干部适应新环境和新领导对象的能力不强,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有的方法简单僵化,习惯用一刀切的办法进行指挥,不能有效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刚走上领导岗位,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应对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有的领导干部实际操作能力不强;有的统筹意识和能力不强,工作主次不分,效能较低。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领导干部对科学工作方法的研究和运用不够,不能自觉地总结,形成切合本单位实际的工作方法,凭经验、凭感觉办事,这相对于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和越来越繁重的工作任务来说,无疑是不能适应的。

三、增强领导干部执行力的主要对策

执行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推动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既要有科学正确的决策、政策,更要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执行力。

1、培养三种良好的执行素质

一是培养过硬的政治素质。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政治品格,严明的政治纪律,敏锐的政治鉴别力,高度的思想觉悟,深厚的理论修养,正派的思想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等,只有具备这些思想政治素质,摒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虚伪作为,才能在决策及实践中抛弃个人私心杂念,自觉维护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才能坚定执行信念,不会见到风险躲着走,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困难往回走,在思想和行为上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政令畅通。

二是培养专博的科学文化素质。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必须体现懂科学、有知识、有文化的特点,既要掌握一般的社会科学知识,又要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既要懂得领导学、管理学、法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又要在钻研市场经济理论宏观操作方面下工夫;既要熟悉工业农业商贸外经等方面的知识,又要懂得社会管理、行政管理等操作程序;既要研究宏观经济的发展规律,又要知晓微观经济的运行法则。只有具备专博的科学文化素质,领导干部才能以科学知识与正确的方法武装自己的头脑,在通观全局中把握局部,在总揽全过程中照应各阶段,在急处站得稳、在高处看得远、在难处立得住,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领导的智能化相统一。

三是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素质。作为领导干部,要想有效地落实组织的目标,执行好组织交给的任务,就必须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毅力。不为挫折所折腰,不为困难所吓倒,不为压力所屈服。

2、增强三种高效的执行能力

一是要增强决策能力。在决策过程中,要尊重客观规律,避免主观盲目性,一切决策都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真正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二是要增强组织能力。组织是为保证决策和计划的实施,作为领导干部,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不可能也不必要事事亲为,关键是要有效地进行组织实施,善于统率和调动各方力量,本着“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把广大干部积极性广泛调动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以最短的时间与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效,实现既定的目标。

三是要增强协调能力。通过协调沟通消除误解,化解矛盾,清除障碍,把事情办得更好。

3、建立科学的执行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执行机制,能够使各组织成员之间减少内耗,共同协作,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建立科学执行机制应当包括:明确职责范围、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严谨清晰的制度规范、充分的资源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