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张聪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张聪飞

张聪飞

湖南省茶陵县人民医院湖南茶陵412400

【摘要】目的:分析观察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PFNA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术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评分的优良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也要显著短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的治疗评分的优良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PFNA治疗老年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可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的推广使用。

【关键词】PFNA;DHS;老年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老年骨质疏松性的骨折,是发生于股骨颈基底和股骨之间粗隆段的骨折[1]。由于老年患者因为身体状况的原因,一般会合并许多并发症,所以会存在这较高的死亡率。本研究现通过对120例老年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观察对比PFNA术与DHS术的临床疗效,以及为临床老年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提供一定依据。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62至86岁之间,平均年龄70.4±3.5岁;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60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71.1±3.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前均进行常规的术前检查[2],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以及CT检查等。对于检查出并发有高血压、心脏病或者糖尿病的患者要对其进行相关的治疗,等到患者的这些病情稳定,能够耐受手术之后再进行骨科手术。

1.2.2对照组患者采用DHS进行治疗

取患者仰卧位,髋外侧大粗隆顶点行大约8厘米的纵向切口,将股外侧肌分离,显露出股骨的上端。在导向器的引导下,在大粗隆下方约3cm处与股骨干成135度向股骨头方向钻入导针,在C臂X光机的透视帮助下,将导针调整至合适的位置,然后在导针的引导下打入合适动力髋螺钉,通过C臂X光机透来证实螺纹钉的位置及深度理想,随后安装接骨板,通过拧入动力髋螺钉的末端来对螺钉加压,然后依次固定接骨板各个螺钉。确定固定良好之后,进行止血操作,清洗伤口,置留引流管,最后缝合伤口[3]。

1.2.3实验组采用PFNA进行治疗

取患者仰卧位,于骨科牵引床上。在C臂X光机的透视帮助下牵引下肢,复位股骨粗隆骨折,确定正位及侧位的骨折复位理想后,对患者的骨折侧皮肤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好无菌巾,显露手术野。于大腿上段外侧大粗隆上行一个5cm的纵行切口,暴露大粗隆以及梨状肌窝,于大粗隆尖插入PFNA髓内钉,经过C臂X光机透视显示正位以及侧位位置满意后,

入螺旋刀片对螺钉加压,C臂X光机再次透视显示位置满意后,依次打入相应的锁钉。确定固定牢固后。进行止血操作,清洗伤口,置留引流管,最后缝合伤口。

1.2.4术后处理

两组患者在术后均给予常规的抗生素来预防感染,并进行消肿的治疗。术后2天后即在床上进行一些关节功能恢复性锻炼。手术后两周后部分患者即可借助助行器开始站立,对于一些骨折不稳定的患者可以视情况稍作推迟。

1.3观察指标[4]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评分的优良率。疗效的评判标准为:根据Harris评分标准来对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活动度、疼痛程度以及畸形状况这四个方面进行评分,并分成三个等级:优效:评分在90至100之间;良好:评分在70至90之间;差效:评分在70分以下。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有效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并采用t检验以及X2检验。以两组结果P<0.05为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

经过观察记录,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

3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股骨粗隆间骨折作为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其治疗方法也逐渐的到临床的广泛关注。有研究显示:对于比较稳定的粗隆间的骨折,髓内固定或是髓外固定的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对于一些不稳定的粗隆间的骨折,则需选择髓内固定来进行治疗。此外,DHS术的术中出血量较多,对患者的创伤一般较大,对不稳定型的老年骨折患者应慎用[5]。PFNA术操作相对简单,可避免大型切口,减少内部破坏,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加速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120例患者的研究发现,采用PFNA治疗老年粗隆问粉碎性骨折可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海羽.刘朝发.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置入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6):39-40

[2]黄淑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4,20(13):90-91.

[3郭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3):1946-1948

[4]赵龙.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4794-4796.

[5]许华亮.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