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课外听读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浅谈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课外听读能力的培养

韩倩

韩倩

[摘要]笔者针对我国学生听说交流能力不强,学习英语缺乏语境以及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环境局限性的特点,提出应进行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课外听读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带有音频或视频的英语小说、新闻、杂志和报纸,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的习惯,以便同时调动视觉和听觉,做到听读并进,从而解决英语学习中读写强而听说弱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人文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一举多得。并在对新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英语课外听读能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英语课外听读高职高专新生入学

一、培养新生英语课外听读的意义

全民阅读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提高民族的文明程度离不开阅读,学好外语同样也离不开阅读。许多国内外语言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大量的阅读,包括消遣性阅读,对提高第二语言能力极有裨益。英语学习和中文学习道理一样,学习语言的最终阶段应该是攻读文学作品,因为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结晶于她的文学作品之中;英语学习与中文学习不同之处在于,中文有语境,我们只需要阅读就可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而第二语言不同,没有语境,缺乏声音的输入,这就是我们的学生学了那么多年英语,相当一部人学成了哑巴英语的根源。如果能够进行听读,阅读同时有声音的输入,一旦输入达到一定量,自然就会有输出,英语的听说交流能力就会和读写能力一样强。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英语交流水平的提高远非一朝一夕的功夫,英语学习的特点以及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环境的局限性,都要求学生需在课外花费大量功夫才能学好英语,课外学习所花时间的多少和学习质量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着外语学习的成败。如果我们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加入声音,学生掌握的许多读写词汇自然就会转化成听说词汇,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听说水平。所以有必要抓住入学之初学生尚有学习热情的特点,加以引导和督促,让学生们养成进行英语课外听读的好习惯。

二、针对新生进行的英语课外学习调查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大一新生三个班级的187名学生。研究采取了调查问卷和面谈交流两种形式。问卷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背景;第二部分是关于中学时期英语学习情况;第三部分是对大学期间英语学习的规划调查。

笔者于2012年10月8日向调查对象发放了187份调查问卷,收回183份,其中有效问卷180份。回收问卷后,笔者选取30名来自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了面谈,请他们就其问卷调查内容进行深入具体说明。对部分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项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如下:

表1:你所在的高中重视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吗?

37.2%学生所在高中不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55%的学生所在高中对听说能力重视程度是一般,在参加面谈的同学中,30位同学有24位同学指出在高中课堂上,听说就是放一遍课文录音,有的干脆录音也不放,直接做题讲语法点。这说明,中学是把英语作为了一个学科去学,而不是当工具去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背离了语言学习的本质,这也是我们英语教学中的一个瓶颈。

从以上三表可以看出,对自己英语水平满意的同学只有1.7%,98.3%的同学有进行英语课外听读的愿望,说明只要老师适当要求指导,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会是很难的。

表4:你认为进行英语课外听读对学习英文有哪些方面的帮助?

从这项调查看出,学生在进行英语课外听读的过程中,增加了语言知识,了解到更多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状况,获得了学习的乐趣、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会产生强烈的内在动机,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所以英语教师要善于利用和激发学生的外在动机,并加强监督,虽然起初部分学生会有抵触情绪,但当他们感到自己的英语水平确实有所提高的时候,就会产生自觉主动学习的愿望。

表5:如果要进行英语课外听读,你愿意选择的材料将会是: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教授通过对语言输入的观察和实验,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他认为语言输入是第一性的,二语习得是通过接收大量的“有效性语言输入”而产生的。他指出“有效性语言输入”应具有以下特点:(1)可理解性;(2)趣味性;(3)非语言程序性安排;(4)足够的输入量。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学生们的喜好,尤其在阅读初始阶段,老师一定要保护学生的热情,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从娱乐慢慢过度,不要一开始强制要求阅读的内容,否则就会使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失去信心而放弃。一半以上的学生愿意看英文电影和听英文歌曲,那就需要教师因势利导,提出要求,给出看电影和听歌的方法,达到娱乐中求学的目的,一旦水平提高,学生就会自然过渡到其他形式的阅读。

表6:你认为你在进行课外听读中将会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从上表可以看出,尽管学生有强烈的阅读愿望,可是有这么多因素会成为学生阅读路上的拦路虎,三分之一的同学词汇量不够,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担心自己没有恒心坚持等这一系列问题,需要老师开动脑筋很好地帮助学生们切实解决,才能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进入阅读的境界。

表7:你将如何对待阅读材料?

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同学愿意分期定量读完,说明大部分同学有课下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把自己学习、生活的各种因素都考虑在内,具体到每周、每天用多少时间来进行英语课外听读,每次看多少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总的看来,新生在中学时用于英语课外听读的时间非常少,大部分同学对于自己现有的英语听说水平不满意;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有进行英语课外听读的愿望,对于大学的英语学习充满了期待。在这关键的时刻,需要我们大学老师继续激发和保护学生的热情,加以有效地引导和鼓励,根据学生专业的需要和兴趣点,帮助学生选好材料,适时督促、检查、鼓励,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外听读的好习惯。

三、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课外听读的方法

(一)抓住大一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兴趣

新生刚一入校,需要时间来适应校园环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开始,教师应该明确地强调英语课外听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常规,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让进行英语课外听读成为一种必须和常规。

(二)教师利用课堂有效教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处在“教”和“导”的地位。教师教得正确,导得合理有效,才能使学生水平快速提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产生追求感,从而激发探索心理,最后增加个人成功的愉快感。学生们对英语课外听读的兴趣程度是不同的,尤其面对的是一个大班型的教学单位。有的学生开始就非常感兴趣,态度积极,参与热情高,对这部分学生,教师要注意保护和发展他们的兴趣,使之持久;有的学生是属于本身没有多少兴趣而迫于老师要求、过级需要等外部压力,教师应通过恰当引导,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还有一部分学生基础差,毫无兴趣可言,对这部分学生老师应该尤为重视,仔细分析,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总之,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不可能一下子就养成,在要求学生主动地去英语课外听读的同时,还要求高职英语教师耐心地帮助、引导和训练。

(三)选择适合的英语课外读物

开展一项活动必须要有一个可行的方案或计划,英语课外阅读活动也应如此。制定课外阅读计划,不是学生个人的事,而应该由师生共同制定,共同参与。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要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潜能,应体现可操作性、循序渐进性及互动性原则。具体说,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学生的需要与能力、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时间周期的长短等,同时要考虑人的认知通常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只有如此,课外听读计划才有具有可操作性。

(四)开展多种多样课余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乐读”理念

开展英语朗读比赛,板报、英语小报等英语编写活动,举办英语联欢会、做英语游戏、办英语兴趣小组等等,通过丰富的课余活动,不仅可以施展学生的聪明才智,训练他们的各种能力,还能充分调动学生英语课外听读的积极性、主动性。

哈佛大学现任校长德鲁•福斯特在接受杨澜采访中谈到,大学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完整的人和全面的知识储备,说到底是对人的教育,而不是造就简单的就业机器。对于我们高职高专教育来说,虽然重在强调应用技术的教育,但培养人还是首要的任务,通过英语课外听读,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又能拓宽视野,培养文学素养,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以,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课外听读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注: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求(试行)[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凌,何宁.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与研究[J].外语界,2001年第4期

[3]张京华.课外听力训练模式构建浅议[J].网络财富,2008(08)

[4]刘炳善.英语学习:回忆与感想[J].考试新英语,2012.9

[5]龚玉香.提高英语课外听力效果的途径[N].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1

[6]侯莹.构建英语课外阅读“乐读”理念[J].北京体育大学外语系:大学英语,2011.3

作者单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邮编:1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