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土的改造加固原理与技术郑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建筑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土的改造加固原理与技术郑义

郑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不良地基土;改造加固;技术

引言: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得到了很好发展,为了使我国的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不光要利用那些地基条件比较好的,更要对那些地基条件不太好的土地进行改造和加固。同时,在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地基的荷载越来越大,所以对相应的地基变形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不良地基土的改造及加固工作已经成为建设施工单位一项重要的工作。

1注浆技术在建筑施工中不良地基土的改造加固原理

注浆技术在建筑施工中不良地基土的改造加固应用,其原理就是在基础的土石界面处通过水泥浆液或者水泥与水玻璃的混合浆液等等这类型的水硬性胶凝材料,来对诸如裂隙、孔隙、溶洞、土洞以及软土地基等建筑基础的不良地质情况进行注浆封堵和固化反应,从而使得注浆浆液与建筑基础下的原始土石进行结合,并由此形成稳定土石结核,及将其固化成为一个受力整体。这样不仅能够封闭隔水形成水平帷幕封堵地下水通道,以隔断地下水活动对持力层的影响,而且还能够消除位于基岩面附近发育的岩溶裂隙水在受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及由其他不可预见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而诱发的地表变化,避免在运营后出现局部塌陷,消除建筑施工中不良地基土的工程隐患。

2软土地基在建筑工程中的危害

一般说来,软土地基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大孔隙,一般大于1;其次,其承载力较差,特别是在实际施工中,受人为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施工中搅拌和振动。它会影响内部结构,造成结构不稳定或甚至破坏结构。第三,软土含水量高,处于塑性状态,渗透性差,抗剪强度低。此外,软土地基具有流变性,并且容易变形,从而降低了剪切强度。此外,它具有压缩性强、渗透性差、稳定性差、强度低、沉降快的特点。因此,如果软土地基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适当处置,必然会影响整个基础工程的质量,使基础工程不稳定。基本项目的质量与整个项目的质量直接相关。如果基础工程的质量不稳定,整个项目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沉降问题,导致整个建筑结构不稳定。鉴于软土地基对建设项目的严重影响,必须加强地基沉降的处理,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发展。

3软土地基在建筑工程中的意义

3.1施工软基处理技术的有效应用

强大的处理技术,强夯法是最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它主要利用重物在地基上施加重量和冲击力,以减小土体的间隙,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在实际的压实过程中,为了保证压实密度,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大多数相关施工人员将按一、二级施工。一般情况下,强夯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含水量大、孔隙大、粘度适中的软土地基施工中。由于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压实强度,可大大提高地基和地基TR的强度和稳定性。速度。吃东西也很快。然而,在一些高饱和软土环境中,这种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要比饱和软土环境的效果要小,会产生大量的噪声污染。

3.2排水加固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的应用

3.2.1真空预压法

其中,处理技术是在软土地基上加强砂垫表面的施工,然后用薄膜将垂直排水管埋封,以避免渗漏,从而使燃气管道建成后,可直接埋置真空装置。砂垫用于抽水,在地基上形成真空效应,使应力值最大化。

3.2.2降水预压法

处理工艺设置在软塑料垂直排水带或排砂管上,放置在砂上,回收包装密封膜。因此,抽真空后,排水带的膜和沙将成为真空的一部分,从而有效地促进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的硬度和强度。基金会。

3.2.3超载预压法

地基处理技术是一种传统的地基处理技术。虽然在水利工程中也很普遍,但由于设计计算方法过于传统,无法处理桩的预压值,且有关人员还在施工中,其技术优势并不明显。在施工阶段,还应结合工程量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施工工艺。

4注浆技术在建筑施工项目不良地基土中的改造加固应用措施

4.1注浆技术在建筑施工项目不良地基土中的改造加固施工技术措施

要想配制合格的注浆浆液,首先应根据先导孔芯样岩体的破碎程度、裂隙发育情况、地质构造和注水试验渗透系数的大小、施工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采用纯水泥单液注浆,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8:l~0.8:l.1。如果需要采用双液注浆时,水泥与水玻璃混合浆液中水泥与水玻璃的体积比为1:0.5~1:0.4。其注浆工艺采取全孔分层注浆法。在注浆前要做管路压力试验及钻孔吸水量试验,而在注浆时水泥浆由搅拌机充分搅拌,保证浆液达到设计规范要求,按配合比设计要求将配好的浆液用注浆泵送人孔内。注浆浆液浓度由稀到浓,注浆压力由低到高,分节加人止水塞,逐级加压,在灰岩中采用0.1~0.3兆帕,至岩土界面附近逐步加大至0.3~0.5兆帕。

4.2注浆技术在建筑施工项目不良地基土中的改造加固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对于开孔垂直度的控制,其钻孔一般采用干钻,若采用湿法钻孔时则必须进行清孔处理,对于钻孔的芯样情况应进行详细记录,检查确认岩面成分、岩土分界位置、钻孔深度和终孔条件。

其次,对于注浆方式的选择,在基岩裂隙部位选用分段下行式注浆,由上向下分段注浆后,还应自下而上复注一次,当岩层稳定且垂直节理不发育或在含水层间又有隔水层时,宜用分段上行式,当地质遇到沟、槽、暗河且孔深时可采用混合式,对于浅层宜全孔一次注浆,对破碎裂隙发育、渗透性的地层,段可加大。再次,对于冒浆、漏浆的处理,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如下处理措施:适当调大浆液浓度;在浆液中加人适量纯净细砂,以增大孔隙率;如有吸浆量很大和冒浆严重等情况,可采用间歇注浆法,即注浆一停止一再注浆;加人氢氧化钙等速凝剂,缩短凝结时间;调低注浆压力,以近乎自然压状态灌注一段时间,待已灌注浆液初步凝结后再调大压力灌注;采用水泥与水玻璃混合浆液的双液注浆法。

最后,对于注浆结束的判定,主要是按照设计要求的注浆结束标准结束注浆,即满足以下条件当中的任意一个时即可结束注浆:第一,冒浆点已出注浆范围外三到五米时;第二,注浆钻孔基岩完整,或多次注浆,孔口压力超过1.5兆帕时;第三,注浆孔口压力维持在0.2~0.5兆帕左右,吸浆量达到或超过每分钟四十升,并能够维持半小时;第四,单孔注浆量达到平均注浆量两倍,且进浆量明显减少时。

结束语:

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土石方的建设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应提高软土层的质量,采用相应的技术方法,并在软土层的施工中采用相应的技术方法。改进它。IL基金会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提高了软土地基施工的技术水平,对软土地基施工过程、软土地基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归档、处理技术进行了质量控制,选择了科学的施工方法,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进度。

参考文献:

[1]游翔.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不良地基土的改造方法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4(05)

[2]王春涛.建筑工程中不良地基土的处理工艺探讨[J].民营科技.2016(08)

[3]官升.解析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不良地基土改造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19)

[4]王海瑞.建筑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改造加固原理与技术[J].门窗.2018(07)

[5]白福青,刘斯宏,王艳巧.土工袋加固原理与极限强度的分析研究[J].岩土力学.2018(S1)

[6]尹丽.建筑工程施工中软弱地基改造加固原理与技术[J].智能城市.2016(09)